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作者】 周碧雅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追求在有限的课堂里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呢?本文从巧设导语激发兴趣;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全程动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对课堂练习的有效巩固拓展这七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对课标的解读和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一定能学好。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成为一种神秘的探究活动,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例如,教学第六册《槐乡五月》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生答:槐乡)你们知道这地方为什么叫槐乡吗?(指名说)对,因为那里有很多槐树,所以叫槐乡,(播放轻音乐,欣赏槐乡图片)在2012年5月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去领略那里令人陶醉的美。这精美简洁的导语,促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也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良好的导语设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置导语注重导语的艺术性,实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无限热情,带领学生畅游在语文的神奇世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真正实现语文科学教育的功能。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只有课堂气氛融洽了,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才能对事物有更充分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只有对课文的深刻解读,准确地读,才能点石成金、游刃有余。文通字顺地读、比较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入情入境地读、齐读等等,让读有效地读贯穿全文,让琅琅书声溢满课堂。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想象、读出理解。学生掌握文本情况如何,完全体现在理解文本后的朗读中。除了多种形式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感悟、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习《大海睡了》一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心中的大海、夜空的样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将自己地想象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读出了那种美好的意境。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一般是通过高效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例如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是我这样引导: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有了这些有价值的引导问题,学生没有在“城外”捉迷藏,很快就走进文本进行阅读感悟,变成了课堂的主动探索者。
  五、全程动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教师的说、讲等活动转化为学生的说、学、思、写等有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进而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去领悟和获得知识,这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才是高效的语文课堂。
  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学习《江畔独步寻花》一文时,我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出示了两个“学法推荐”。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并不迷茫,是有法可依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方法,不断进行创新。
  七、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有趣味性。教师在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一定要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努力在点滴实践中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周碧雅,女,汉族,1981年出生,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年。参加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其中参加的中国教育学会《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双文素养》的课题研究,荣获国家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及其课程化研究结题科研成果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论文十多次获得“创新杯”等区级论文评比一等奖。
  • 【发布时间】2020/4/21 19:09:31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