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应该怎样在生活中阅读和写作
【关键词】 ;
【正文】 一、现今小学生阅读写作现状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风气也愈发浮躁起来。成人世界里,阅读、写作几乎消失殆尽,这样也就造成了现今的小学生也无法静心阅读、专心写作。
在学习之余、电子游戏占据了学生们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导致阅读量大量减少,写作能力不断退化。学生们宁愿选择多玩一把游戏,也不愿静下心来去品读一篇美文。
其次,现在文学市场商业气息非常严重。大多作品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者跟风出版。现在真正适合学生阅读、有水准的文学作品已经不多了。经典著作又太过晦涩难懂,不适合学生阅读。所以现在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停留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再者,由于阅读范围的缩小,小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足,这些又是小学生写作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看得少,自然也就写不出来。并且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懒得动笔的。很多学生会因为课堂上动笔时间过多,导致课后出现抗拒情绪。有动笔的机会,大多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去逼迫他们动笔写作。这也从侧面加剧了他们的抵抗情绪。他们会条件反射的认为,写作是一项作业,而不是一种乐趣。无心写作,变无心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在生活阅读、写作的现实价值
让学生去选择性阅读有高价值的书籍,会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会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学生们阅读量增多,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就能更加灵活的调整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这恰恰是很多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的东西。阅读的价值远不止这些。阅读并不是狭义上认为的读书、读报。而是有文字的地方,都能成为一种阅读。
中国文化流传至今,很大的功劳是因为汉字,而汉字的美好之处便在于它能够有无限的组合,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一句话有多重的意思,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如果只用书本上的文字去僵硬理解的话,学生们是不可能体会到汉字、汉语的巨大魅力的。这个不足也会提现到他们日后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会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但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去理解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景下所表达的多重含义,就会使自己不惧交往,甚至会成为自己的一大优势。
所以,培养起学生们在生活中去阅读,而不是局限于各种书本、杂志中的阅读,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学生们在生活的种种细节中去阅读,去发现生活中的不同,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也非常有益处。
同样的,写作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远远不够,学生还需要拥有一只记录下各种美丽瞬间的手。美丽总是一瞬间的,但文字却是永恒的。为了不让美丽凋逝,先人选择用文字记录下各种美好的事物,经过时光的雕琢,它们愈发光彩熠熠。就如诗仙李白,醉时豪气万丈不可收,三千世界尽入笔下,深情如《静夜思》,或激昂如《将进酒》。
现在的学生,大多只会用相机,去精心修饰一张照片,让人们发现表浅的美。但如果用文字记录,用心去雕琢字字句句,那样的风景,是会美得不可方物的。
柳宗元的《江雪》便是一副绝美的风景画。全诗仅用四句,寥寥二十字,便为读者们勾勒出一副茫茫的雪景中,一位孤独寂寥却又骄傲不羁的独钓者形象。汉字的美便美在这里,字止于此,但景与意却可以无限延伸。
现今的中小学生,阅读了太多的快餐文化,已经渐渐丧失了这种能力。除了不愿写的,大多写出来的也是臃肿不堪,无病呻吟的文章。
所以,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不再单调的用照片去记录美丽,而是用多彩的文字去描绘美丽,那美的含义将会无穷深远。
如果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拥有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他们将改变对身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他们的眼睛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光彩和美好,而不是枯燥的去完成每一天的各项任务,那这个世界将会有无数的可能。
所以,阅读和写作,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能力,而是去发掘学生们的无数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发掘这个世界、去创造更多的美好。
二、如何在“尘埃”去阅读、写作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做的,不应该是绞尽脑汁去布置任务,然后逼迫着学生们去进行阅读、写作。那样将会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活动,阅读变成了囫囵吞枣,写出的文章也是味同嚼蜡。
学生该拥有的能力,不应该是学会怎样的去机械阅读、有目的的写作。学生们真正该拥有的能力,应该是读某一句话时能够自觉惊艳,写下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在以后的时光里慢慢沉淀。
文学,不应该只存在于书本一类的纸面上。生活中处处皆文学,文学可以高至九重云天,也可低至满满尘埃。小学老师,无需 有着带领学生上九天揽月这样的远大理想,只需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们应该如何在生活的尘埃里,发现最实际的美,去教授他们在尘埃中如何阅读与写作。
这并不一定是任务,这可以变成是游戏。
阅读,可以是在旅游时偶然发现前代诗人在陡峭山壁上的题诗;也可以是在电视剧里,饶有趣味的台词;可以是听某一首歌时,看到了富有深意的歌词;甚至可以是在收到的广告传单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广告宣传语。
这些平时可能旁人毫不注意的事物,却恰好是学生们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只需要提醒、引导学生们(下转第38页)(上接第39页)去发现这些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可以让他们留心生活中各处有着别致话语的场所,然后相互讨论,看看谁发现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等待学生拥有更高的阅读能力之后,又何愁学生不会发现、不能够静心阅读一篇美文呢?
当学生们发现阅读一篇文章,并发现其中的美之后,群文阅读能力的实现,就不会那么令教师头痛。
既然阅读可以成为一项游戏,那么写作也应该变得不那么刻意。
写作,不一定是长篇大论,有着规定的字数和限定的题目。写作,应该是看到一片云的飘过、一朵花的绽放、一片叶的凋零之后的灵光乍现。可以长至千言万语,也可短至寥寥数字。写作应该是内心的绽放,而不是被固定的枷锁。
并且当下流行微写作,那么,让学生们学会捕捉内心那一闪而过的灵感,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去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既可以减少学生们的负担,又能够符合当下的潮流,一举两得。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心中有所思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是每天进行,可以是开心时,也可以是落寞时。不要让这些难忘的感受永远被封存在心的最底层,而是要用笔记录下你最想说的那句话,让文字发酵你的快乐,埋藏你的忧伤。多年后,再翻阅从前的语句,可以会心一笑。
小学生本应是至纯的表现,他们的任何言语和行为都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更不应用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他们的每一眼,都是斑斓五彩,每一句,都是至纯至美。所以,对小学生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去规定。
小学教师应该侧重于对小学生发现生活的尘埃中那些一点一滴,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不起眼的事物,都有着异样的色彩。发现它们,细细阅读,之后再二次塑造它们,在纸上慢慢研磨出绚丽的文字花朵。这是它们独有的能力。
小学生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任何过多的要求,都是对他们的限制。这是成年人所缺乏的,却也恰巧是弥足珍贵的地方。或许这是上帝赋予的别样能力,他们的视野或许没有成年人那么高、那么远,但也许只有他们能够低下头,去看清那些细小的尘埃。去看清它们在阳光下如何优雅的舞蹈,散发出的别样光彩。
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虽说是迫在眉睫,但也并非无计可施,只需因病施治,自然能够找到破解之法。当然,这其中的重中之重,还是在于教师们的正确引导和学生们不断被发掘的兴趣爱好。
学会在尘埃中阅读和写作,便有了低至尘埃的细心,又怎么不会拥有高志苍穹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风气也愈发浮躁起来。成人世界里,阅读、写作几乎消失殆尽,这样也就造成了现今的小学生也无法静心阅读、专心写作。
在学习之余、电子游戏占据了学生们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导致阅读量大量减少,写作能力不断退化。学生们宁愿选择多玩一把游戏,也不愿静下心来去品读一篇美文。
其次,现在文学市场商业气息非常严重。大多作品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者跟风出版。现在真正适合学生阅读、有水准的文学作品已经不多了。经典著作又太过晦涩难懂,不适合学生阅读。所以现在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停留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再者,由于阅读范围的缩小,小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足,这些又是小学生写作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看得少,自然也就写不出来。并且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懒得动笔的。很多学生会因为课堂上动笔时间过多,导致课后出现抗拒情绪。有动笔的机会,大多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去逼迫他们动笔写作。这也从侧面加剧了他们的抵抗情绪。他们会条件反射的认为,写作是一项作业,而不是一种乐趣。无心写作,变无心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在生活阅读、写作的现实价值
让学生去选择性阅读有高价值的书籍,会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会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学生们阅读量增多,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就能更加灵活的调整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这恰恰是很多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的东西。阅读的价值远不止这些。阅读并不是狭义上认为的读书、读报。而是有文字的地方,都能成为一种阅读。
中国文化流传至今,很大的功劳是因为汉字,而汉字的美好之处便在于它能够有无限的组合,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一句话有多重的意思,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如果只用书本上的文字去僵硬理解的话,学生们是不可能体会到汉字、汉语的巨大魅力的。这个不足也会提现到他们日后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会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但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去理解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景下所表达的多重含义,就会使自己不惧交往,甚至会成为自己的一大优势。
所以,培养起学生们在生活中去阅读,而不是局限于各种书本、杂志中的阅读,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学生们在生活的种种细节中去阅读,去发现生活中的不同,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也非常有益处。
同样的,写作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远远不够,学生还需要拥有一只记录下各种美丽瞬间的手。美丽总是一瞬间的,但文字却是永恒的。为了不让美丽凋逝,先人选择用文字记录下各种美好的事物,经过时光的雕琢,它们愈发光彩熠熠。就如诗仙李白,醉时豪气万丈不可收,三千世界尽入笔下,深情如《静夜思》,或激昂如《将进酒》。
现在的学生,大多只会用相机,去精心修饰一张照片,让人们发现表浅的美。但如果用文字记录,用心去雕琢字字句句,那样的风景,是会美得不可方物的。
柳宗元的《江雪》便是一副绝美的风景画。全诗仅用四句,寥寥二十字,便为读者们勾勒出一副茫茫的雪景中,一位孤独寂寥却又骄傲不羁的独钓者形象。汉字的美便美在这里,字止于此,但景与意却可以无限延伸。
现今的中小学生,阅读了太多的快餐文化,已经渐渐丧失了这种能力。除了不愿写的,大多写出来的也是臃肿不堪,无病呻吟的文章。
所以,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不再单调的用照片去记录美丽,而是用多彩的文字去描绘美丽,那美的含义将会无穷深远。
如果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拥有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他们将改变对身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他们的眼睛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光彩和美好,而不是枯燥的去完成每一天的各项任务,那这个世界将会有无数的可能。
所以,阅读和写作,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能力,而是去发掘学生们的无数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发掘这个世界、去创造更多的美好。
二、如何在“尘埃”去阅读、写作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做的,不应该是绞尽脑汁去布置任务,然后逼迫着学生们去进行阅读、写作。那样将会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活动,阅读变成了囫囵吞枣,写出的文章也是味同嚼蜡。
学生该拥有的能力,不应该是学会怎样的去机械阅读、有目的的写作。学生们真正该拥有的能力,应该是读某一句话时能够自觉惊艳,写下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在以后的时光里慢慢沉淀。
文学,不应该只存在于书本一类的纸面上。生活中处处皆文学,文学可以高至九重云天,也可低至满满尘埃。小学老师,无需 有着带领学生上九天揽月这样的远大理想,只需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们应该如何在生活的尘埃里,发现最实际的美,去教授他们在尘埃中如何阅读与写作。
这并不一定是任务,这可以变成是游戏。
阅读,可以是在旅游时偶然发现前代诗人在陡峭山壁上的题诗;也可以是在电视剧里,饶有趣味的台词;可以是听某一首歌时,看到了富有深意的歌词;甚至可以是在收到的广告传单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广告宣传语。
这些平时可能旁人毫不注意的事物,却恰好是学生们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只需要提醒、引导学生们(下转第38页)(上接第39页)去发现这些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可以让他们留心生活中各处有着别致话语的场所,然后相互讨论,看看谁发现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等待学生拥有更高的阅读能力之后,又何愁学生不会发现、不能够静心阅读一篇美文呢?
当学生们发现阅读一篇文章,并发现其中的美之后,群文阅读能力的实现,就不会那么令教师头痛。
既然阅读可以成为一项游戏,那么写作也应该变得不那么刻意。
写作,不一定是长篇大论,有着规定的字数和限定的题目。写作,应该是看到一片云的飘过、一朵花的绽放、一片叶的凋零之后的灵光乍现。可以长至千言万语,也可短至寥寥数字。写作应该是内心的绽放,而不是被固定的枷锁。
并且当下流行微写作,那么,让学生们学会捕捉内心那一闪而过的灵感,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去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既可以减少学生们的负担,又能够符合当下的潮流,一举两得。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心中有所思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是每天进行,可以是开心时,也可以是落寞时。不要让这些难忘的感受永远被封存在心的最底层,而是要用笔记录下你最想说的那句话,让文字发酵你的快乐,埋藏你的忧伤。多年后,再翻阅从前的语句,可以会心一笑。
小学生本应是至纯的表现,他们的任何言语和行为都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更不应用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他们的每一眼,都是斑斓五彩,每一句,都是至纯至美。所以,对小学生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去规定。
小学教师应该侧重于对小学生发现生活的尘埃中那些一点一滴,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不起眼的事物,都有着异样的色彩。发现它们,细细阅读,之后再二次塑造它们,在纸上慢慢研磨出绚丽的文字花朵。这是它们独有的能力。
小学生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任何过多的要求,都是对他们的限制。这是成年人所缺乏的,却也恰巧是弥足珍贵的地方。或许这是上帝赋予的别样能力,他们的视野或许没有成年人那么高、那么远,但也许只有他们能够低下头,去看清那些细小的尘埃。去看清它们在阳光下如何优雅的舞蹈,散发出的别样光彩。
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虽说是迫在眉睫,但也并非无计可施,只需因病施治,自然能够找到破解之法。当然,这其中的重中之重,还是在于教师们的正确引导和学生们不断被发掘的兴趣爱好。
学会在尘埃中阅读和写作,便有了低至尘埃的细心,又怎么不会拥有高志苍穹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20/5/9 9:29:46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