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实践方法

 

【作者】 郑 韵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创新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然而在教学和生活中创新是无处不在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这种潜力。创新教育一种方向。小学音乐课教学也具备了这种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提高新的课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学中那中学生完全听从于教师,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在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实践去提问。比如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设计歌曲的处理及气息和节奏感的处理。
  【关键词】 创造力;歌曲教学;音乐欣赏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优美的声音通过一种良好氛围能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创造力。学习音乐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感受音乐作品过程中,只有发挥想象力,才能真正感受音乐,才能发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情景来培养学生感受和联想。让学生把听到音乐和唱出的歌曲通过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时,作者就营造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先让学生感受歌曲所展现的一种情景和画面感,感受童年的那种快乐随意的生活场景。然后,通过歌曲学习表演后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一种情趣和快乐。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其中的这种童年的快乐,他们做出了各种动作,表现出快乐的生活的一种画面感从学生表现出来的样子可看出孩子们的可爱,于是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
  二、在歌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教育教学是需要一种良好氛围和环境的。更需要教师对创新教育教学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常见一种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也是能在歌曲教学实践中体现学生能力的教学。在歌曲教唱中,教师容许学生对歌曲发表见解。在教学中尝试着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讨论发表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例如,在教唱《剪羊毛》通过歌曲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苦与乐。让学生讨论歌曲的演唱方法,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爱劳动的孩子人人夸,希望通过今天歌曲的学习,以后要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在教唱《红蜻蜒》这首歌时,有学生这样理解:“这首歌表现了在采桑果时的快乐心情,所以应该唱出欢快的节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教唱歌曲时学生对音律的理解反映出他们创新思维。所以,在演唱《嘀哩嘀哩》教师组织了学生开展的“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找到了春天的特征,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但我在进行歌曲教学的时候,学生们都踊跃地争着要将小组探究的结果告诉大家。?通过范唱歌曲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用跳跃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最后的歌舞表演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形象生动的歌舞表演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新教育理念,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音乐课堂上。也真正通过歌曲的演唱培养了学生能力。
  三、让学生自编舞蹈与律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征是稍纵即逝。音乐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把音乐与舞蹈律动结合到一起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我们把学过的歌曲通过舞蹈律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缴发学生的表现欲,也能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例如,我们把《粉刷匠》这首乐曲改编成舞蹈或者律动。首先,全班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其次,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都跳同一个舞蹈动作。让每个小组自编舞蹈。有的小组舞蹈是一个优美的图案;有的小组是两人一组对跳。最后,比较每个小组的结果,看哪个组舞蹈跳得最好。评出结果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调动了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出谋划策,把创编的动作分别展示一下,再把认为效果好的动作当作比赛的舞蹈。这样,每个小组在编排中都富有新意。
  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创造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欣赏音乐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何辨别音乐作品的优劣,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特点。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经过小学时期的形成与发展对问题的分析已具备了一定的选择性,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总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他们能够抓住旋律、节奏、韵律等,从而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解释作品内容。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曲》这首优美的乐曲时,在没有老师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学生能根据乐曲内容来展开想象:在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各种动物在自由自在地生活;鸟儿在唱歌,大象在河边散步,斑羚在奔跑,青蛙在水中游泳。从学生这样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如果学生能根据作品展开想象,而且有具体的思维意象,就充分说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发了。
  五、给学生一个创造表现的平台
  自信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策略,特别是那些音乐感不强的学生,我总鼓励他们,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和学生热情,让每个学生永远自信。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准确地把握各种节奏型,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乐曲的情感。在教学中具有特性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用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同时,我还将打击乐引入课堂。在赏析器乐曲《瑶族舞曲》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人轮流执一件打击乐器,通过敲击节奏,将自己对乐曲情绪特点的理解即兴表演出来。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纷纷上台表演。甚至学生中还有学习过乐器的同学让她们演奏《瑶族舞曲》给同学们做了现场表演。通过学生的演奏更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对乐曲的欣赏水平。 
  综合上述,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创造性的学习中,才能把音乐艺术演绎得精彩纷呈。
  • 【发布时间】2020/5/9 9:49:03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