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科学教学从提问开始

 

【作者】 周景全

【机构】 陕西洋县贯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科学;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对话交流中思维砥砺、增智怡情的过程,“提问——回答”是对话交流的主要途径。“提问——回答”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提问的策略。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为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下面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数学课堂提问。
  一、提问要用语清晰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进行学习的基础,教师应预见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设计好提问用语。
  1、问题要表述清晰、意义连贯,合乎逻辑。因此对问题要精心设计,仔细推敲,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能理解和接受所提出的问题。
  2、在问题表述时要注意语速和停顿,以便于学生接受问题、思考问题、补充问题。
  3、教师提问时,态度要亲切诚恳、语气和蔼,使学生觉得你的提问是对他的一种关心。
  二、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提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有效的设问,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又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脑力体操”,拓展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将定理的引人作如下改编:“小明绕一个三角形花坛的外围走一圈,到每一个拐弯的地方行走方向都转了一个角度(∠1、∠2、∠3),那么回到原来位置时,一共转了几度呢?你想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和吗?”这个问题来自生活,问题情境学生熟悉,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四、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由浅入深设置问题,降低了坡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
  五、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用问题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20/5/9 9:49:38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