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作者】 陆天友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南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创新思路,新办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而通过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新思路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面我就深入的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环节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提问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提问流于形式,问题过于简单,考察不出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还没等学生充分的思考完成,老师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公布答案了;第三,没有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少数学生回答,参与热情度不高,多数学生都是等待被动的等待老师公布答案;第四,即使学生主动回答了问题,老师往往也就是简单回复了问题的正确与否,很少会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且学生都是被动的被“叫起来”,很少是主动举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策略分析
  ①提问的问题要“切中要害”
  课堂提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什么样的问题是一门技术。我们所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问题,精心设计,通过学生的回答,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们任课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研读教学大纲,力求每一个问题都能够覆盖到关键的知识点,科学、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立足于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问的难度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另外,我们也要科学合理的控制问题的数量,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吃不消,又不能让学生感到吃不饱。尽量让问题一环扣着一环,丝丝入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我们任课教师要以全班所有学生作为参照物,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所有人都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任课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我们要通过课堂提问环节,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
  ②掌握恰当的提问时机
  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如何在恰当的时机抛出问题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应该提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取问题的答案。如在《穷人》一文中,体会西蒙临死前对孩子的那份母爱,那份撕心裂肺的牵挂时。我抓住这句话“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中的“抓”字,这个字稍一疏忽,便会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过。
  但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问题1:其实这一段文字还有一个字最能体会出这位母亲当时的心情,谁能把它找出来?(生:抓);
  问题2:这位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是想抓住什么呢?(生:她想抓住自己的命、为孩子而活的信念、想抓住时间……)
  问题3:这位母亲是想抓住时间,想对世人说啊!他想说什么呢?(生:我的孩子还小,谁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师小结:是啊!母亲最放心不下的,最牵挂的是两个孩子,这是,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通过设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西蒙临死前那种心境,这个抓字不仅写出这位母亲撕心裂肺的牵挂,更体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对文章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提问的时候,我们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调语气的变化,要一字一句,发音准确,在关键之处着重停顿,语句通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提问要一个一个的发问,不要向“机关枪”一般连珠发射,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思维上的混乱。
  ③提问形式力求多样化
  现在的小学生正处在活泼爱动的年纪,喜欢新奇特的事物,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灵,要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提问形式单一,枯燥,使学生丧失了对于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提问形式,激发学生探索的求知欲望,保持对于语文课学习的新鲜感。比如,我们可以采取追问的形式,先提出一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连环式的发问,直到学生明白问题的答案为止。还有一种方式叫做“逆问”,就是不是常规性的提问,而是提出相反的问题,逆向思维,借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④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在涵盖知识点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具有趣味性。提问时融入具体的情境,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进行发问,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愿意去探索知识的奥妙,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往往平淡无奇的话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采用夸张、犀利、新奇的语言进行提问,就会马上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如:在教学韵母“a o e ”时,老师就可以运用教材中所配的插图,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话:清晨,太阳出来了,大家都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大家看,小妹妹在练嗓子了“a a a”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编儿歌,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形状:“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通通。”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
  ⑤创设丰富情境
  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语文任课教师要紧抓时代的脉搏,制造一些问题产生的情境,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3、语言诙谐、幽默,引人发笑
  众所周知,诙谐幽默的方式通常会引得人捧腹大笑。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幽默诙谐的元素,肯定会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坐在第四排一位男同学埋头在抽屉里玩东西,我来不及走下讲台,于是顺手拿起一小节粉笔,悄悄地对学生说:“老师是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你们信不信?”孩子们都很纳闷地看着我,我笑笑,举起粉笔,轻轻地一扔,粉笔不偏不倚,刚刚落在那个小男孩的桌子上,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当然有赞赏的笑声,惊讶的笑声,也有嘲笑的笑声,小男孩被笑声吓了一跳,莫名其妙地抬起头,这时我将手做成手枪状,大喝“你已经中弹了,还不缴械投降?”教室里有爆发出了笑声,这次没有嘲笑,都是被我的动作逗笑了,小男孩也笑了,举起双手做投降状。我哈哈大笑:“我的枪子可是长了眼睛的,谁想试试?”“不想不想”孩子们都笑了,赶紧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我。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幽默,轻松的语气,从而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思考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4、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重化
  对于开放性,启发式的问题,我们可以发挥想象的翅膀,利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做出回答。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在单一化,可以采取朗诵、辩论、书写、绘画等多重方式。我们也可以将课外活动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另一方面,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重化还体现在答案的多样性上。对于问题的回答并不是只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呈现多样性的参考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能够有章可循,有理可据,有法可依,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提问环节是一门艺术,它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课堂教学中在恰当的时机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语文任课教师应该转换老思路,开创新思维,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努力寻求一套适合于本校特色的课堂提问优化策略,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发布时间】2020/6/10 15:58:20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