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杨继红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践行新课程,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在新课改背景下不断努力的方向。《新课程标准》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建构符合学情的教学情境,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通过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在课的开始、课中或课尾。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一、运用课件语言 创设形象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趋势,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形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特点入手,运用多种类型、多种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现实情境,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借境悟理,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可以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在情境中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二、运用阅读材料 创设故事情境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阅读材料的题材充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领学生选择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的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提问之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读是英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形式,教师通过读把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还可以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有些阅读材料可以给学生提供表演情境。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阅读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角色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问题引领 创设探究情境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杜威在他的“五步思维法”中指出,思维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步:问题。第二步:观察。第三步:假定。第四步:推理。第五步:检验。”教学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通过问题引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设置要有留白,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不切实际、抽象空洞的问题情境则会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困惑不已。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具体明确,只有问题目的明确,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能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多方位地进行联想,自觉地探究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和解题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每节课结束时,教师要创设拓展延伸的问题背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拓展应用提供空间。
  四、运用小组活动 创设合作情境
  新课程主张学生在课堂里要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合作交流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增加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拓宽学习的思路,在讨论交流中借鉴他人观点来反思自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产生交流的愿望,达到思而有获的效果。
  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研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习人际间的交往,体会在团队中互助合作、团结奋进的力量。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共同学习,相互交流,逐渐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适应性的合格人才的教学展示。
  五、运用生活场景 创设实际情境
  生活处处是课堂,课堂处处有生活。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情境,这些源于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学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纳的。这样不但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实践能力,这也实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目的。教学中,有时受时间、空间、财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每节课都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中。一些较难接触或学生不易真实接触的学习内容可以用模拟环境和情况来满足教学的需要。
  六、运用话题课文 创设德育情境  
  利用教材中有特定话题的课文创设德育情境能起到较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如在教材中,有“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邻居”等内容的课文,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交流的方法和能力;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等美德。有关于“电脑和网络”的文章,我就让他们小组讨论谈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让现代科技为我所用,而不成为科技的奴隶;让他们通过研讨能自觉地产生批判沉溺于网瘾的不良行为以及利用网络进行犯罪都是必须自觉抵制和严厉打击的行为。有关于“健康的身体和饮食”的话题,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特点总结出那些是健康的那些是不健康的,再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出大家都应该拥有的健康生活理念和饮食生活习惯,使拥有健康身体和健康生活情趣成为所有同学今后生活中必须重视和关注的方面。有关于“不要吸毒”的话题,我就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吸毒危害的资料,通过大家的合力探索以大量的事实材料教育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学生自然而然接受打击毒品,人人有责的观点,纷纷表示坚决远离毒品并会规劝其他涉毒人员禁绝毒品的思想。通过德育情境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合作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理想,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道德情感的洗礼,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学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情境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启发引导,润物无声,各种情境教学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信任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勇于创新。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情境教学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还能拓宽教育空间,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相统一,使学生在感悟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情感跌宕起伏,知识不断积累,能力日有所长,这正是我运用情境教学要追求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20/6/10 16:00:29
  • 【点击频次】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