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预习的习惯,然后优化课堂教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作业。
【关键词】 兴趣;预习;优化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还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对长大后的好处,从大的方面说是为了更好地对祖国作贡献,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为自己幸福的人生作准备。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学生会有更大的动力来自觉学习。其次,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积极灵活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思考的问题,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兴趣了。
二、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魏书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好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从预习开始的,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时,应将预习要求提得简单、明确、具体。另外教师可以先把预习放在课堂上,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把预习方法教给学生,待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后,再把预习安排在课外。低年级的预习比较简单,比如说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只要求他们学习新课前,把课文看一看,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找出整体认读音节,标出自然段等就可以了。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预习的基础上,给生字组词语,说说生字的结构,查字典了解一下生字的意思。
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预习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预习好了,到讲授新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容易了,正如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学生风采的欣赏者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所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若能优化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努力营造自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比如在一年级进行“打电话”口语交际时,我就尽量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而我只在一旁微笑地听着,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适时的评价。在这样的氛围中,连那些内向的学生也抢着发言了。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作出肯定或否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别的学生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比如在学习一年级《看菊花》这篇课文时,有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课文内容可能写错了,菊花的颜色没有淡绿色的。”我问他为什么知道菊花没有淡绿色的,他说他爷爷就是在自己的田里种菊花来买的。这位同学刚说完,另一个同学马上举手站起来说:“老师,菊花有淡绿色的。去年我去我爸爸打工的地方——广州过年,在广州的公园里,我就看见过淡绿色的菊花了。”我听了,肯定了第二个同学的回答,同时也表扬了第一个同学敢于向老师提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以后谁有不懂的问题要像这位同学一样敢于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这样,我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要学会自我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十天,一百天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人说低年级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应该从低年级慢慢诱导、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有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懒思考,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喜吃现成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自信心强的学生才不会等着别人来回答,自己会抢着思考、回答的。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笑容、赞许的眼神,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他们自我探究的信心,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真棒!”、“你真厉害哦!红花奖给你。”、“你暂时不会,坐下想一会儿,老师等下再提问你,相信你认真思考后一定知道答案的,加油哦!”……
3、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生字,要引导学生先找出生字的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然后来拼读音节,再想这个生字由什么和什么组成,是什么结构,笔顺怎么写啊,在课本里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语等,这样一指导学生就容易学了。例如:学到“会”字,学生就知道“会”是由“人”和“云”组成,联想到“会”是一个人在上面张开手来遮住一朵云。这么一想,学生对生字领会就快了。又如指导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时,告诉学生第一要先读,利用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漏字不添字;第二是圈圈画画,圈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不明白的句子;第三可以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四要学会质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问题来,让大家共同解决。告诉学生自学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四、 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作业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简单,所以布置作业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出,要有趣味性,难度要适合,具有吸引力,学生才会乐做、爱做、会做。比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思考性的习题,可以问:秋姑娘给几个朋友写了信?(4个)那些朋友是谁呢?(南去的大雁、要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山村的孩子)你觉得秋姑娘对她的朋友怎么样啊?(很关心)我们也要和秋姑娘一样,对自己的朋友怎么样啊?(关心)作业设计的问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太深了,他们积极思考也想不到答案,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对思考性的作业就懒得动脑筋了。他们就会等着那几个会做的同学先做出来,然后再抄别人的答案了,或者等老师评讲后再写。这样就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对学习也不会主动了。我认为作业的设计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动力,为了照顾优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附加题让他们做。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相信学生会从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中,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逐渐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
【关键词】 兴趣;预习;优化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还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白学好知识对长大后的好处,从大的方面说是为了更好地对祖国作贡献,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为自己幸福的人生作准备。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学生会有更大的动力来自觉学习。其次,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积极灵活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设计一些吸引学生思考的问题,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兴趣了。
二、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
魏书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好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从预习开始的,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时,应将预习要求提得简单、明确、具体。另外教师可以先把预习放在课堂上,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把预习方法教给学生,待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后,再把预习安排在课外。低年级的预习比较简单,比如说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只要求他们学习新课前,把课文看一看,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找出整体认读音节,标出自然段等就可以了。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年级预习的基础上,给生字组词语,说说生字的结构,查字典了解一下生字的意思。
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预习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预习好了,到讲授新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容易了,正如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学生风采的欣赏者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所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若能优化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努力营造自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比如在一年级进行“打电话”口语交际时,我就尽量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而我只在一旁微笑地听着,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适时的评价。在这样的氛围中,连那些内向的学生也抢着发言了。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作出肯定或否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别的学生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比如在学习一年级《看菊花》这篇课文时,有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课文内容可能写错了,菊花的颜色没有淡绿色的。”我问他为什么知道菊花没有淡绿色的,他说他爷爷就是在自己的田里种菊花来买的。这位同学刚说完,另一个同学马上举手站起来说:“老师,菊花有淡绿色的。去年我去我爸爸打工的地方——广州过年,在广州的公园里,我就看见过淡绿色的菊花了。”我听了,肯定了第二个同学的回答,同时也表扬了第一个同学敢于向老师提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以后谁有不懂的问题要像这位同学一样敢于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这样,我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要学会自我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十天,一百天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人说低年级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应该从低年级慢慢诱导、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有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懒思考,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喜吃现成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自信心强的学生才不会等着别人来回答,自己会抢着思考、回答的。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可亲的笑容、赞许的眼神,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他们自我探究的信心,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真棒!”、“你真厉害哦!红花奖给你。”、“你暂时不会,坐下想一会儿,老师等下再提问你,相信你认真思考后一定知道答案的,加油哦!”……
3、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生字,要引导学生先找出生字的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然后来拼读音节,再想这个生字由什么和什么组成,是什么结构,笔顺怎么写啊,在课本里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语等,这样一指导学生就容易学了。例如:学到“会”字,学生就知道“会”是由“人”和“云”组成,联想到“会”是一个人在上面张开手来遮住一朵云。这么一想,学生对生字领会就快了。又如指导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时,告诉学生第一要先读,利用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漏字不添字;第二是圈圈画画,圈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不明白的句子;第三可以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四要学会质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问题来,让大家共同解决。告诉学生自学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四、 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作业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简单,所以布置作业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出,要有趣味性,难度要适合,具有吸引力,学生才会乐做、爱做、会做。比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思考性的习题,可以问:秋姑娘给几个朋友写了信?(4个)那些朋友是谁呢?(南去的大雁、要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山村的孩子)你觉得秋姑娘对她的朋友怎么样啊?(很关心)我们也要和秋姑娘一样,对自己的朋友怎么样啊?(关心)作业设计的问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太深了,他们积极思考也想不到答案,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对思考性的作业就懒得动脑筋了。他们就会等着那几个会做的同学先做出来,然后再抄别人的答案了,或者等老师评讲后再写。这样就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对学习也不会主动了。我认为作业的设计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动力,为了照顾优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附加题让他们做。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相信学生会从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中,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逐渐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
- 【发布时间】2020/6/10 16:00:57
- 【点击频次】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