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实效性,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现状可知,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有效的赞赏,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推动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体育教学活动价值效用的发挥,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体育;赏识教育;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基于学科教学压力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当学生经常无法很好地达成体育学习目标时,学生极易感知到学习活动带来的挫败感,进而对体育学习活动丧失信心,这一现象的出现极为普遍,但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又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自信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赏识教育教学方式切实应用的情形下,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体育学习自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在推动学生体育学习活动开展的同时,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面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时,尽量避免使用批判性语言及行为对其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但也不能盲目使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法的应用应以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为前提,在激发其体育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会使其产生盲目自信。从对事物的感知和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大部分小学生还是相对欠缺的,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只会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产生进一步了解及学习的意愿,反之,不仅会对相关学习内容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其注意力也是无法长时间集中的。因此,笔者建议,基层教师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赏识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此外,教师应对6~13岁之间青少年学生的意志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精力旺盛且自制力差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共同特点,即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已经有所创新且更具针对性,但仍旧无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等情况的出现,在学生出现这一问题时,笔者并不主张教师以批评的方式强行对其行为进行干涉与纠正,而应从其自身的身心状态出发施以恰当的赏识教育,如班内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指出其问题并通过语言上的引导加以纠正,“某某同学,老师看到你在刚才的学习过程有点分心哦,老师留意过了,之前你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最长为五分钟,但这次却在我们学习了十五分钟之后,你的注意力才些发散,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同样是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而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就是赏识教育与批判性教育的不同之处。
2、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
首先,运用语言赏识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语言是所有教学科目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语言的应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学习表现进行赏识与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赞赏,也应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语言及行为上的鼓励,如此,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为其之后的学习注入动力。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赏识教育手段时应注意找准学生身上的亮点,做到有的放矢,不能使赏识教育流于形势。通过对笔者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赞赏与批评会得到2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能够更好地发挥并可对其学习过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若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对学生的相关表现进行批评教育,不仅无法使其在学习中的表现有所改善,反而会导致学生身上所谓的缺点与错误不断出现。因此,基层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继而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其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实际教育教学现状下,体态赞赏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传达鼓励信号,相较于语言赞赏法,体态赞赏法更像是一种无声的赞赏,却同样能够发挥着鼓励效用。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教师可通过体态赞赏法的实际应用,向学生表达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如竖起大拇指,给予一个拥抱等,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这一无声的赞赏活动的开展,同样也能起到良好的赞赏作用。
再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目光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切实应用,也是赏识教育实际应用情形下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激发,对学生学科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等,都能起到较为良好的积极效用。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现状可知,目光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内容为: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带着赞赏性的目光面对班级每个学生,这一赏识教育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通过教师的眼神传达出教师的赞赏与肯定,从而给予班级学生相应的学习信心,对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应用的情形下,利用赏识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用,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一种必然性的发展趋势。基于此,特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现状,对体育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的应用价值及赏识教育的具体教学应用内容等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以期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性[J]. 陈永祥,鲍志刚. 中国学校体育. 2008(12)
【关键词】 小学体育;赏识教育;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基于学科教学压力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当学生经常无法很好地达成体育学习目标时,学生极易感知到学习活动带来的挫败感,进而对体育学习活动丧失信心,这一现象的出现极为普遍,但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又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自信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赏识教育教学方式切实应用的情形下,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科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学生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体育学习自信心会得到极大提升,在推动学生体育学习活动开展的同时,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面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时,尽量避免使用批判性语言及行为对其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但也不能盲目使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法的应用应以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为前提,在激发其体育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会使其产生盲目自信。从对事物的感知和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大部分小学生还是相对欠缺的,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只会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产生进一步了解及学习的意愿,反之,不仅会对相关学习内容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其注意力也是无法长时间集中的。因此,笔者建议,基层教师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赏识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此外,教师应对6~13岁之间青少年学生的意志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精力旺盛且自制力差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共同特点,即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已经有所创新且更具针对性,但仍旧无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等情况的出现,在学生出现这一问题时,笔者并不主张教师以批评的方式强行对其行为进行干涉与纠正,而应从其自身的身心状态出发施以恰当的赏识教育,如班内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指出其问题并通过语言上的引导加以纠正,“某某同学,老师看到你在刚才的学习过程有点分心哦,老师留意过了,之前你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最长为五分钟,但这次却在我们学习了十五分钟之后,你的注意力才些发散,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同样是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而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就是赏识教育与批判性教育的不同之处。
2、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
首先,运用语言赏识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语言是所有教学科目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语言的应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学习表现进行赏识与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赞赏,也应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语言及行为上的鼓励,如此,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为其之后的学习注入动力。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赏识教育手段时应注意找准学生身上的亮点,做到有的放矢,不能使赏识教育流于形势。通过对笔者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赞赏与批评会得到2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能够更好地发挥并可对其学习过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若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对学生的相关表现进行批评教育,不仅无法使其在学习中的表现有所改善,反而会导致学生身上所谓的缺点与错误不断出现。因此,基层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继而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其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实际教育教学现状下,体态赞赏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传达鼓励信号,相较于语言赞赏法,体态赞赏法更像是一种无声的赞赏,却同样能够发挥着鼓励效用。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教师可通过体态赞赏法的实际应用,向学生表达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如竖起大拇指,给予一个拥抱等,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这一无声的赞赏活动的开展,同样也能起到良好的赞赏作用。
再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目光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切实应用,也是赏识教育实际应用情形下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激发,对学生学科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等,都能起到较为良好的积极效用。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现状可知,目光赞赏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内容为: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带着赞赏性的目光面对班级每个学生,这一赏识教育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通过教师的眼神传达出教师的赞赏与肯定,从而给予班级学生相应的学习信心,对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广泛应用的情形下,利用赏识教育的实践教学应用,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一种必然性的发展趋势。基于此,特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现状,对体育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的应用价值及赏识教育的具体教学应用内容等进行相应的分析探究,以期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性[J]. 陈永祥,鲍志刚. 中国学校体育. 2008(12)
- 【发布时间】2020/6/10 16:02:36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