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语言的表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对于其日后的发展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正确教学方法的采取,细心地开发并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氛围,使得学生在良好的交际情境中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不断积累经验,稳步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给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教育;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在小学这个关键阶段中,充分使用各种有价值的素材,扎实做好学生在课堂及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引导及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体现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口语最好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覆盖不全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照本宣科,为学生讲解的内容多是课本上的现有知识,很少会做出相应的迁移,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接触到新的词汇时表现得一脸茫然,对于句子的意思也是似懂非懂,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理解使用新词汇的技巧,以至于很多预习不到位的学生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十分的不利。另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了相互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地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始终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但是教师也应该讲求方式方法,若是采取的方式不科学,所取得成效将不尽如人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多多读书、多多写作外,还应该重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其逻辑思维能力稳步地提升,才能更好地在学习中合理地运用。语文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分析,若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将无法收获圆满的教学目标。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状况,未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以至于多种能力的培养成为空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盲目,难以稳步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双方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需要为此创设出适合双向互动的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学成果也会因此而保证质量。传统的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甚至于限制了学生说话的权利,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机会有限,难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应该积极地认清这样的现实,活跃课堂的氛围,拓展小学生的表达空间,通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表达其所想。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碰撞中,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地丰富起来,思维体系开始逐步地完善,这对于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较大的帮助。小学生需要获取足够的安全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更为温和的态度。
(二)注重分段培养,夯实学生表达
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培养。低年级阶段是学习拼音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中教师要让学生发准声韵调,这是关键基础,并且要让学生读准常用字,要能够掌握语流中音变的规律。而在中年级阶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做好词汇的积累,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年级则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交流,提升学生口语文明和语言的需求,加强学生语言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三)多元阅读拓宽学生表达语境
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关键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会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阅读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和枯燥,就是让学生跟着教材上的课文内容来阅读。为了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采取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依据课文的内容,使用齐读、个别读、分角色阅读和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愿意进行语言表达,以此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积极地结合当前的发展新局面,运用更多元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接触到的课堂更加灵活。现阶段,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盲目地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使得一向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的无趣,学生也很难集中注意力,这对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教师应该转变思路,正确地看待现阶段可以利用的新型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方法的合理利用,都能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微课就是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精简,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掌握一些难重点。微课可以让学生看着视频学习,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及时总结,然后课堂上阐述出来,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对相关的知识点的认识更加稳固,属于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将说话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不断的全方位训练,使学生的表达既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又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 张国莉. 学周刊. 2019(35)
[2]以读促说,实施“整本书阅读”[J]. 杜朋吉. 教书育人. 2020(04)
[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思考[J]. 张娜. 学周刊. 2018(28)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教育;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在小学这个关键阶段中,充分使用各种有价值的素材,扎实做好学生在课堂及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引导及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体现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口语最好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覆盖不全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照本宣科,为学生讲解的内容多是课本上的现有知识,很少会做出相应的迁移,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接触到新的词汇时表现得一脸茫然,对于句子的意思也是似懂非懂,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理解使用新词汇的技巧,以至于很多预习不到位的学生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这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十分的不利。另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了相互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地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始终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但是教师也应该讲求方式方法,若是采取的方式不科学,所取得成效将不尽如人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多多读书、多多写作外,还应该重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其逻辑思维能力稳步地提升,才能更好地在学习中合理地运用。语文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分析,若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将无法收获圆满的教学目标。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状况,未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以至于多种能力的培养成为空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盲目,难以稳步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双方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需要为此创设出适合双向互动的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学成果也会因此而保证质量。传统的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甚至于限制了学生说话的权利,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机会有限,难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应该积极地认清这样的现实,活跃课堂的氛围,拓展小学生的表达空间,通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表达其所想。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碰撞中,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地丰富起来,思维体系开始逐步地完善,这对于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较大的帮助。小学生需要获取足够的安全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更为温和的态度。
(二)注重分段培养,夯实学生表达
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培养。低年级阶段是学习拼音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中教师要让学生发准声韵调,这是关键基础,并且要让学生读准常用字,要能够掌握语流中音变的规律。而在中年级阶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做好词汇的积累,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年级则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交流,提升学生口语文明和语言的需求,加强学生语言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三)多元阅读拓宽学生表达语境
阅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关键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会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阅读的方式都比较单一和枯燥,就是让学生跟着教材上的课文内容来阅读。为了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采取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依据课文的内容,使用齐读、个别读、分角色阅读和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愿意进行语言表达,以此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积极地结合当前的发展新局面,运用更多元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接触到的课堂更加灵活。现阶段,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盲目地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使得一向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的无趣,学生也很难集中注意力,这对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教师应该转变思路,正确地看待现阶段可以利用的新型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方法的合理利用,都能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微课就是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精简,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掌握一些难重点。微课可以让学生看着视频学习,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及时总结,然后课堂上阐述出来,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对相关的知识点的认识更加稳固,属于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将说话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不断的全方位训练,使学生的表达既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又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 张国莉. 学周刊. 2019(35)
[2]以读促说,实施“整本书阅读”[J]. 杜朋吉. 教书育人. 2020(04)
[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思考[J]. 张娜. 学周刊. 2018(28)
- 【发布时间】2020/6/10 16:02:59
- 【点击频次】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