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安排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作者】 陈乐海 丁晓姗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金子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进入运动前的敲门砖。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同时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一节课中不容忽视的。  上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应该体现课本内容的特点
  众所周知,无论从事何种体育项目,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就非常必要的。因为准备活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和训练的效果,如果人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没有经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能发挥正常的运动水平,并且容易出现伤害事故。这种现象需经运动一段时间才能减轻或消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理惰性。人的生理活动能力规律总是从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预备工作状态,再提高到较高水平,然后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又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或低于原有水平的状态,所以,准备活动首先是通过肌肉活动,克服各种组织器官,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惰性,以及肌肉的粘滞性,从而缩短肌肉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及早发挥较好的运动水平和高水平的运动能力。然而,各个运动项目均有自身的运动特点,故准备活动也应针对性地安排,体现出该项目的特征,使准备活动具有高效性,从而避免了所有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都由慢跑一圈、一套操代替的现象。?
  二、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应是全面的身体活动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是全身参与的一种协调运动,没有哪项体育只用一个器官就能完成的,因此,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它的准备活动必须全面考虑,合理安排,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注意全面性。准备活动的安排要服从本次课的任务。内容来合理选择充分活动身体各部肌肉、关节的练习。在准备活动的编排上要遵循由局部到全身、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部位由离心脏较远自肌肉逐渐转为躯干和全身活动的原则,为顺利地转了课本的基本部分练习奠定基础。
  三、准备活动的内容必须不断变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如果稍有变化或稍加入一些新内容对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就会有明显效果。如果连续几节课使用一套相同的准备活动动作的话,收到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因为从运动生理学观点而言,习惯性的、已经形成固定型的动作,在完成练习时,中枢神经是较省力的,学生可以下意识地进行练习,这时中枢神经处于较低水平的兴奋状态,又加之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所以若想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和上好每一堂课。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堂课都有新的东西,每堂课都能对其神经系统产生新异刺激,这样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之认真对待每堂课。
  但是,怎样才能使准备活动新颖多样化呢?我们可以利用视觉对运动事物的方向、幅度、形态变化的敏锐性等特点,通过变化原有的动作部位、先后顺序。改变原有动作的幅度、强度、节奏以及动作的路线等方法,在不改变动作的性质、程度和难度的情况下,使准备活动具有新鲜感,从而对学生形成新异刺激,提高教学效果。
  四、准备活动离不开音乐
  在准备活动中配以节奏明快的音乐,不仅替代了枯燥呆板的1-2-3-4的口令,而且能使学生从过去机械的形同木偶的广播体操中解脱出来,使练习过程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听觉上也是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快的乐曲欣赏中完成准备活动,何乐而不为。所以,音乐是准备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将会有效地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体育准备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出发,不可以强度太大或动作过繁,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学习或降低学习兴趣。?
  2、准备部分占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讲解和练习,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
  3、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做到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动作速度和节奏由慢到快,动作连接及组合由简到繁。
  总之,为了使准备活动做到切实有效,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根据课的重点,选择、采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使学生乐于做,又能使他们感到新颖有趣,这样才能充分点燃学生的运动欲望,为学好基本部分打下基础,达到课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这一目标奋斗。
  • 【发布时间】2020/6/10 16:04:02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