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教学时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成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展开分析,旨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分析
我国的新课改使得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必然。现阶段,许多学科都在积极推行和实践基于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也在其中。基于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它能够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这一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一、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方法概念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把学生、教师、教材内容以及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元素和空间等等全部融入教学整体,主要是利用教师、学生、教材内容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进行知识学习和讲授。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就是分小组学习,在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对话就可以确立,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及其他收获与成员一起分享,这样小组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培养会学习的学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团队凝聚力。
二、基于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分析
在教学时实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的数学问题,继而达到学生的思维对话这一目的,促进教学交流,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能够构建学生的思维对话机制,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体的弊端,促使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在与小组成员讨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这与现阶段提倡的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
三、 基于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为中心,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设置问题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问题的核心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并以此导入本节新课,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这样提问者与解答者就可以形成双向的思维对话,其余听众也可以形成无形的思维对话。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生可能由于四则运算的复杂性产生一些误解,从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5+7×4-6÷3 与(5+7)×4-6÷3 这两个计算题目再运算时会有什么区别?如果遇到第二种情况,是先计算乘除,还是先计算加减?教师这时可以提示学生:在没有括号时,按照常规的先乘除后加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的话就先计算括号里面的。教师在做出提示以后,提问者与其他同学都会异同进行思考。这是由问题设置者创设的情境,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始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再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发挥作用,有的学生负责发现问题,有的则负责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还有的成员则负责归纳和总结,最后所有成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将讨论的成果展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由小组之间互评,再由教师点评,从而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思维对话。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不但适用于课堂探究,也适用于课堂之外的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可以相互融合、灵活使用,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在正式上课之间,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先预习本节知识,让他们交流怎样更好的进行预习,相互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对话状态。大部分教师在本节课结束之后,都会布置课下任务,这些任务大部分是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下预习,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就发挥了其积极作用。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对角这个数学概念一般不会陌生,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各种角,无论是平面角还是几何角,小组成员之间都可以举例说明:桌角是角吗?墙角呢?到底什么才可以称之为角?角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提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在逐渐深入。这时,学生的预习过程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教师在本节课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巩固学生所学,这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可以在内部展示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相互之间交流解题的思路,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答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 教师要及时反馈思维对话成果
学生的自主研究效果,只有经过教师的反馈和认可,才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临时选取每一小组的成员进行汇报,内容包含最近一段时间每一位成员的分工、集中重视的问题、平常学习情况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然后教师将每组学习情况进行资源整合,将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正确指导。
再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学生在学习完本章节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成果汇报表,将学习以及任务完成情况汇总到表格里交给教师,教师根据这些汇报表以及学生的口头汇报,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和表扬,对于学生普遍关注的角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
结束语
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需要尝试实施基于分组合作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盖维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3,18:56-57.
[2]陆文旬.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 内蒙古教育,2015,26:37.
[3]曹同国,赵慧,尹占民.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 学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54-56.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分析
我国的新课改使得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必然。现阶段,许多学科都在积极推行和实践基于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也在其中。基于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它能够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这一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一、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方法概念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把学生、教师、教材内容以及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元素和空间等等全部融入教学整体,主要是利用教师、学生、教材内容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进行知识学习和讲授。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就是分小组学习,在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对话就可以确立,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及其他收获与成员一起分享,这样小组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培养会学习的学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团队凝聚力。
二、基于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分析
在教学时实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的数学问题,继而达到学生的思维对话这一目的,促进教学交流,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能够构建学生的思维对话机制,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体的弊端,促使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在与小组成员讨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这与现阶段提倡的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
三、 基于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为中心,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设置问题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问题的核心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并以此导入本节新课,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这样提问者与解答者就可以形成双向的思维对话,其余听众也可以形成无形的思维对话。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生可能由于四则运算的复杂性产生一些误解,从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5+7×4-6÷3 与(5+7)×4-6÷3 这两个计算题目再运算时会有什么区别?如果遇到第二种情况,是先计算乘除,还是先计算加减?教师这时可以提示学生:在没有括号时,按照常规的先乘除后加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的话就先计算括号里面的。教师在做出提示以后,提问者与其他同学都会异同进行思考。这是由问题设置者创设的情境,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始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再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发挥作用,有的学生负责发现问题,有的则负责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还有的成员则负责归纳和总结,最后所有成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将讨论的成果展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由小组之间互评,再由教师点评,从而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思维对话。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不但适用于课堂探究,也适用于课堂之外的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可以相互融合、灵活使用,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在正式上课之间,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先预习本节知识,让他们交流怎样更好的进行预习,相互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对话状态。大部分教师在本节课结束之后,都会布置课下任务,这些任务大部分是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下预习,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就发挥了其积极作用。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对角这个数学概念一般不会陌生,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各种角,无论是平面角还是几何角,小组成员之间都可以举例说明:桌角是角吗?墙角呢?到底什么才可以称之为角?角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提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也在逐渐深入。这时,学生的预习过程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教师在本节课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巩固学生所学,这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可以在内部展示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相互之间交流解题的思路,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答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 教师要及时反馈思维对话成果
学生的自主研究效果,只有经过教师的反馈和认可,才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临时选取每一小组的成员进行汇报,内容包含最近一段时间每一位成员的分工、集中重视的问题、平常学习情况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然后教师将每组学习情况进行资源整合,将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正确指导。
再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学生在学习完本章节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成果汇报表,将学习以及任务完成情况汇总到表格里交给教师,教师根据这些汇报表以及学生的口头汇报,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和表扬,对于学生普遍关注的角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
结束语
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需要尝试实施基于分组合作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盖维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3,18:56-57.
[2]陆文旬.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 内蒙古教育,2015,26:37.
[3]曹同国,赵慧,尹占民.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 学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54-56.
- 【发布时间】2020/6/10 16:09:31
- 【点击频次】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