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略谈

 

【作者】 赵凌燕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较少,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同类文章缺乏思考的空间。新课标的逐渐落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群文阅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既优化了阅读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教师综合性的教学需求,还可使学生加深对文字语言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知识体系。本文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背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1.概述群文阅读
  我国语文领域出现的多种文本阅读形态,是群文阅读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典型的主要有班级读书会、单元整组、主题阅读、一篇带多篇等。
  语文教学实践中纳入群文阅读的时间比其他多文本阅读形态较晚,它集各种阅读形式的优势,通过多文本的实践对自身不断完善,指出了具有多文本阅读意识的教学阅读实践,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学生的阅读素养也不断提升。不同于其他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强调文本的质量,多文本阅读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2.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2.1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群文阅读是传统阅读的深化和拓展,需要教师整体上把握阅读的内容,并做好长远规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阅读变成常态化。但当前许多教师都不能正确解读群文阅读的特性,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指导学生按照“阅读文本—积累好词好句—划分段落结构—总结主题思想”思路进行操作,却并不重视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情感和培养语文学习思维。因此直接造成大多情况下群文阅读都只局限于文字表面,其教学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把阅读内容变为自身知识也就成为空谈,对阅读教学的进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2学生缺乏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特别是在群文阅读中,文本内容都比较丰富,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但是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要学习许多科目,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往往没有广泛和深入阅读的机会,而且相关研究也指出许多初中生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阅读大多都局限于作文书,这种目的性较强的阅读容易产生一种假象,表面看来学生在认真阅读,事实上内心却充满抗拒,久而久之会逐渐消磨掉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反而会把阅读看成一种负担和压力。
  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一般是一个单元都是表达同一个主题的课文,这是一种横向性的群文阅读方式,但教师在具体阅读教学中除了把单元作为主线外,还可以把作者作为主线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通过阅读某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纵向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挖掘作者的内心情感,培养学生持续性的阅读思维。如初中阶段许多单元都包含鲁迅先生的文章,教师可以有效整合这些内容,指导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以“童年鲁迅”为主题的文章,和《雪》、《藤野先生》等以“青年鲁迅”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等以“中年鲁迅”为主题的文章,学生通过这种系统的阅读会对鲁迅先生的思想轨迹加深理解,并能通过文字体会时代变换给人带来的影响。
  3.2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群文阅读中需要阅读多篇文章时,教师更应该向学生传授有效的方法,教会学生快速和精准阅读的方法,不仅局限于单个字词的阅读,而要整体概括文本,提取信息,学生的阅读思维也会在此过程中被激活,为其阅读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如在《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单元文章教学中,因为这些文章相对较长,教师在群文阅读活动中可以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浏览、略读、浏精读等方法,指导学生重点了解“白胜卖酒”“杨修恃才傲物”“范进中举发病”“香菱苦学”等片段内容,学生会在有选择的阅读重点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文本的表达形式和写作风格,使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降低,同时也是对学生比较、思考、归纳能等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3.3课内课外相互结合
  群文阅读的基础是语文课本,但却并不是唯一的群文阅读方式。所以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强调阅读的灵活性,指导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应紧密结合课内外阅读文本,通过学生阅读视野、阅读境界的开拓与提升,以及学生阅读体验的完善,防止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如教师在教授《背影》这一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我的母亲》(老舍)、《关于父子》(贾平凹)、《祭十二郎文》(韩愈)、《生日卡片》(席慕容)等“亲情”为主题的课外文章,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对比,并以教材为中心不断的向外延伸“亲情”这一主题,如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会更加真实丰富。
  3.4读后加强写作练习
  阅读和写作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写作以阅读为基础,而阅读的拓展和延伸便是写作。所以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后对学生写作加上指导,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主题抒发内心感受,还能在写作中对阅读知识不断巩固和吸收消化,使阅读真正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逐步得到提升。如在阅读完诗歌《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练习仿写、续写诗歌,以阅读文本为基础指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以笔写心,以文传情”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学会用自身情感经历表达群文阅读的过程。
  结语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初中阅读教学中问题也较多,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关注。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为学生构建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符合新课程教育改革需求。只有通过教学模式与过程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并以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才能达到提升群文阅读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琰雅.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9(03):55.
  [2]秦单.群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明日风尚,2017(21):117.
  [3]王伟德.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文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9(05):7.
  • 【发布时间】2020/6/10 16:32:40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