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数学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导弹、核弹等等这些维护国家安全的武器发展都需要用到数学,所以说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非常具有难度,想要学习好数学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极其困难,所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很多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因为学不会,所以说对于数学的兴趣就慢慢的丧失了,本文主要就是讲述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及提出解决这种情况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转化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当然,“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出现偏科的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语文以及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因为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偏重于故事性,学生都比较喜欢语文;而数学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思考,而且每天面对的都是哪几个数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感,慢慢的有些学生就成为了“学困生”。
1、当代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1.1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重要,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能完全自主学习,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依赖。虽然说,教师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但是,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没有办法和成人相比较,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的教学方式非常严苛、非常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可是,还是有部分的教师没有参透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需要关爱学生、爱护学生。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旦学生没有办法回答问题,就会大声的呵斥,这就会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的阴影,学生心理自然就会觉得教师不喜欢自己,那么自己也就会不喜欢教师,而学生都有“向师性”,一旦讨厌这个教师,那么连同他的课也不喜欢,慢慢就会产生“厌学感”,成绩就会逐渐下降。
1.2教学理念
由于小学生年纪的限制,所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没有办法与成人相比。但是,部分教师似乎没有意识这个问题,他们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教师在台上自顾自,丝毫不顾下面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能及时提出,慢慢的就会跟不上教师步伐,还会觉得教师讲解内容非常的枯燥,最后就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学困生”。
1.3对数学没有兴趣
现如今,没有一个孩子不是聪明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好的智商。但是,他们的数学就是非常的差,其实,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学习,对数学没有任何的兴趣。小学语文中都是有趣的故事,教师每天都给他们讲故事,而与语文相比,数学就会显的非常枯燥。学生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不愿意做一个“思考者”,学生不愿意思考,那么自然而然也就不愿意学习数学,数学每天都需要进行计算,需要用缜密的逻辑思维思考,所以很多学生逐渐成为了“学困生”。
1.4“学困生”的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是十分重要。数学需要坚持不懈、敢于进取、知难而进的精神,但是,纵观当今社会的家庭,有很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心肝宝贝”,每天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困难,他们没有吃过苦,所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逃避。家长更是过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苦闷的时候,就会让学生去玩,殊不知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就是害了他们,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等到下次的时候学生的心理自然还会这样做,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只会一落千丈。
2、提升“学困生”成绩的策略
2.1利用一切条件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只要自己心中有伟大的所想,那么自己就会有多大的决心去所得。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对世界万物都感兴趣的时候,我们需要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动心和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可以事先让学生在家里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做的时候可以参照家里的魔方、教师的铅笔盒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将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带到学校里面来,然后对做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哪些做的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要进行指正。在讲解这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看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看着自己的物体学生内心就会觉得非常骄傲。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提起兴趣。再例如,学习《小数乘小数》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去超市进行购物,超市的物品都有明码的标价,让学生购买一些东西,并且记住价格,回家以后,看看自己花了多少钱。教师在课堂上就针对物品的价格提出问题:一斤土豆3.69元,(下转第75页)(上接第76页)你买3.5斤土豆,这个时候你要给收银员多少钱?”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回答了,然后写出学生的答案,3.69×3.5=12.915元。这个时候学生经过自己实践获得的答案,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会更加浓烈,逐渐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
2.2教师改变自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哪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会给教师捣乱,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自己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所以说就会在课堂上捣乱,教师就会讨厌他们。而且教师还会觉得“学困生”不学习,还会因为说话、吃零食、打呼噜影响到别人学习。教师对于“学困生”采取最频繁的策略就是大声呵斥。殊不知,越是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讨厌这门学科,成绩更不好,甚至于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这几句训斥而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所以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履行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要想起自己是一名辛勤的园丁,目的是培养祖国的花朵。教师要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试着和“学困生”做朋友,了解这些学生心中所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因为其他,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要放弃这些学生,不断地感化他们,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2.3与家长通力合作
小学生变成“学困生”与家庭有莫大的关系。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可以和自己交流的人,自己的爸妈又因为工作的原因长久不在家,学生心中的苦闷没有地方发泄,在课堂自然也就没有心情学习。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让家长与学生多交流。而家长也需要将学生在家里情况如实的告知教师,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得知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而家长也可以及时得知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然后,教师和家长一起就可以找出学生变成“学困生”原因,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假如,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是因为家长陪伴的缺失,就需要家长多抽些时间陪伴学生,“家校”合作一定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成绩。
3、结束语
简言之,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好以后,后面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就会比较简单,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式。在各种大型的考试中,数学不会缺席,而在生活中数学也是随处不在,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帮助哪些“学困生”改变当今现状,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5).
[2]沈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以扬州市某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3):35.
[3]朱琪,吴晓川.学困生教育研究现状及转化策略探析:以一项区域学生教育的调研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4):42.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转化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当然,“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出现偏科的情况。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语文以及数学是最重要的学科,因为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偏重于故事性,学生都比较喜欢语文;而数学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思考,而且每天面对的都是哪几个数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感,慢慢的有些学生就成为了“学困生”。
1、当代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1.1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重要,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能完全自主学习,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依赖。虽然说,教师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但是,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没有办法和成人相比较,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的教学方式非常严苛、非常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可是,还是有部分的教师没有参透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需要关爱学生、爱护学生。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旦学生没有办法回答问题,就会大声的呵斥,这就会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的阴影,学生心理自然就会觉得教师不喜欢自己,那么自己也就会不喜欢教师,而学生都有“向师性”,一旦讨厌这个教师,那么连同他的课也不喜欢,慢慢就会产生“厌学感”,成绩就会逐渐下降。
1.2教学理念
由于小学生年纪的限制,所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没有办法与成人相比。但是,部分教师似乎没有意识这个问题,他们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教师在台上自顾自,丝毫不顾下面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能及时提出,慢慢的就会跟不上教师步伐,还会觉得教师讲解内容非常的枯燥,最后就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学困生”。
1.3对数学没有兴趣
现如今,没有一个孩子不是聪明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好的智商。但是,他们的数学就是非常的差,其实,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学习,对数学没有任何的兴趣。小学语文中都是有趣的故事,教师每天都给他们讲故事,而与语文相比,数学就会显的非常枯燥。学生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不愿意做一个“思考者”,学生不愿意思考,那么自然而然也就不愿意学习数学,数学每天都需要进行计算,需要用缜密的逻辑思维思考,所以很多学生逐渐成为了“学困生”。
1.4“学困生”的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是十分重要。数学需要坚持不懈、敢于进取、知难而进的精神,但是,纵观当今社会的家庭,有很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心肝宝贝”,每天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困难,他们没有吃过苦,所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逃避。家长更是过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苦闷的时候,就会让学生去玩,殊不知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就是害了他们,不给他们思考的机会,等到下次的时候学生的心理自然还会这样做,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只会一落千丈。
2、提升“学困生”成绩的策略
2.1利用一切条件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只要自己心中有伟大的所想,那么自己就会有多大的决心去所得。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对世界万物都感兴趣的时候,我们需要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动心和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可以事先让学生在家里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做的时候可以参照家里的魔方、教师的铅笔盒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将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带到学校里面来,然后对做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哪些做的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要进行指正。在讲解这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看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看着自己的物体学生内心就会觉得非常骄傲。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提起兴趣。再例如,学习《小数乘小数》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去超市进行购物,超市的物品都有明码的标价,让学生购买一些东西,并且记住价格,回家以后,看看自己花了多少钱。教师在课堂上就针对物品的价格提出问题:一斤土豆3.69元,(下转第75页)(上接第76页)你买3.5斤土豆,这个时候你要给收银员多少钱?”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回答了,然后写出学生的答案,3.69×3.5=12.915元。这个时候学生经过自己实践获得的答案,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会更加浓烈,逐渐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升。
2.2教师改变自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哪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会给教师捣乱,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自己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所以说就会在课堂上捣乱,教师就会讨厌他们。而且教师还会觉得“学困生”不学习,还会因为说话、吃零食、打呼噜影响到别人学习。教师对于“学困生”采取最频繁的策略就是大声呵斥。殊不知,越是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讨厌这门学科,成绩更不好,甚至于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会因为教师的这几句训斥而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所以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履行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要想起自己是一名辛勤的园丁,目的是培养祖国的花朵。教师要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试着和“学困生”做朋友,了解这些学生心中所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因为其他,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要放弃这些学生,不断地感化他们,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2.3与家长通力合作
小学生变成“学困生”与家庭有莫大的关系。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可以和自己交流的人,自己的爸妈又因为工作的原因长久不在家,学生心中的苦闷没有地方发泄,在课堂自然也就没有心情学习。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让家长与学生多交流。而家长也需要将学生在家里情况如实的告知教师,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得知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而家长也可以及时得知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然后,教师和家长一起就可以找出学生变成“学困生”原因,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假如,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是因为家长陪伴的缺失,就需要家长多抽些时间陪伴学生,“家校”合作一定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成绩。
3、结束语
简言之,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好以后,后面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就会比较简单,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式。在各种大型的考试中,数学不会缺席,而在生活中数学也是随处不在,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帮助哪些“学困生”改变当今现状,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5).
[2]沈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以扬州市某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3):35.
[3]朱琪,吴晓川.学困生教育研究现状及转化策略探析:以一项区域学生教育的调研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4):42.
- 【发布时间】2020/6/10 16:45:36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