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陈云琼

【机构】 四川省营山县东升完全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应用题教学历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由于其知识的综合性和变化的灵活性,给“教”与“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因而也是农村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起到导学作用。本文就应用题教学浅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习惯;分析;步骤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历来是各个学校比较重视的课题。大部分农村小学生一到做应用题就觉得头疼,常常束手无策。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本文就应用题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学会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学会认真审题,全面掌握题意,并能进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为此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征和给出的信息或启示,充分运用条件,达到尽可能满足结论需要的要求。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审题不过关,不知从何入手,导至最后怕做应用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不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不意单单是结果,更应注意渗透学生方法的培养,努力做到:
  1、读题是前提。
  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读题”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读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读题”过程中,边思索、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动手画一画”是方法。
  特别是在教学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也是理清题意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对题目中出现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情景、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画草图的过程必须认真审题,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像、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使学生在脑子里展示完整的物体运动过程,使之过程更为直观明了。
  3、“脑思”是关键。
  做到以上两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全面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它们不会太难,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切忌掉以轻心,洋洋自得。因为有些题看似简单,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一不留意就会掉下去,可到头来却不知道为什么错了?学生如果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这时可采取一些巧妙的办法,例如,不妨先闭上眼睛,深呼吸几下,然后再集中全部精力攻克这道题等等。最要不得的是,遇到一道难题,看了几眼,做不下去,就放弃了。遇到难题,不必吓得不敢下手,从简单的方面考虑,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应用题时,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而且审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审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审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有些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了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三、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牛卫华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4]。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包含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写答句、检查等步骤,每一步都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在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答句的习惯。
  五、提供问题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是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密不可分的。学生自主探索和应用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从“准备—实施一结束”,除了教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与探索空间,教师要完全摒弃滔滔不绝地讲,而要把精力用于启发、诱导、设计阶梯性问题上,使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讨推论,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参与知识获得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整个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积极做到自主参与、合作探索。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在巩固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证明,课堂练习只有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做到新颖灵活,扎实有效。例如“根据第九册练习二十九第9题”李小红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 。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出示练习题时,问题不出示,由学生提出问题:(1)第一天看了多少页?(2)第二天看了多少页?(3)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多少页?(5)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了多少页?(6)还剩多少而没有看?依次解答。接着我把第二个已知条件改为(1)第二天和第一天看的同样多;(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4页;(3)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4,要求学生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通过练习很快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通过精选一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应用题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不能只追求一节课的改变,要力求教学模式的整体改观,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应用题教学的始终,这样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才会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 【发布时间】2020/6/10 17:08:40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