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刘 艳

【机构】 四川省武胜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中学音乐课程是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现行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就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音乐学科为载体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出了改变现有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关键词】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初探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探究课堂教学方法,以音乐学科为载体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传统音乐教学只注重音乐技能的学习和欣赏,而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引导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学科提出:“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将学到的音乐基础知识进行充分实践,进而将学生创作音乐的能力全面发挥。”由此表明,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培养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尤为重要。
  一、当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理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尽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多年,但在当今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具体表现在: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单一、音乐课堂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
  (一)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许多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一定的教学目标,或者是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进而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许多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流于形式。上课时教师用一首流行歌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翻唱,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首歌曲。导致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基础知识等始终停留在初学阶段。
  (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不理解的音乐知识。音乐教师讲课的方式和讲课的内容缺乏多样化指导,没有章法,觉得音乐课就是一节简单的音乐课。音乐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严重脱离教材实际。
  (三)音乐课堂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
  许多学校教师仍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如部分中学音乐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仅限于考试成绩而已,忽视中学学生课堂表现能力。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过于陈旧。在学期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不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实践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扼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大大降低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针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弊端与不足而提出的教学策略,具体有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音乐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逐步完善: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如果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只注重书本的知识,不对歌曲进行深入的挖掘,就会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法很多。比如: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想是想学爱学音乐;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会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的教育应尽快从传统的教师应式的教,学生死板的学中解脱出来,把教育变成一种艺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少讲多学、精讲多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同时把课堂教学变的灵活多样,教师只做一名“指挥官”,去引导、点播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复读机”,一成不变的跟着老师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从点滴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教学。有效利用学校的音乐资料和各种乐器实施教学。让学生观看的影像资料,阅读各种音乐杂志,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另外,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关于鉴赏音乐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进而有效地将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对于挖掘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四)音乐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较多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具体包括: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点拨式教学方式,重组法、激励法、对比法和选择法等音乐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教学多媒体和各种音乐资源,辅助中学音乐教学,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拓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将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逐步完善
  中学音乐课程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期末考核方式,大多采用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这仅仅只重视了对书面考核,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个人音乐水平发挥程度纳入最终的考核成绩中。
  (六)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
  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为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创造美、感受美的教学气氛。在中学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具有高尚审美感受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通过利用乐器和音乐教学资源,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离鉴赏音乐之路更近了一步。
  总之,中学音乐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的音乐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激励与鼓励并存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激发学习兴趣传递音乐魅力——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一则硼[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195-2lo.
  [2]连红鲜,歌在“乐”中唱——谈中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实效的提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69—73.
  [3]郑悦,现代信惠技术在音乐课中的积极意义阴[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0):99—103.
  • 【发布时间】2020/7/8 14:08:55
  • 【点击频次】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