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者】 王 维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关镇东关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农村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其顺利推广,因此从教师和学校角度来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一情况,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农村小学语文教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农村教学;传统文化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精神命脉。坚持“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关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在中小学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俨然已成为一种趋势和热潮,旨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自豪的一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值得弘扬与传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新课程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小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来说,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精神,是五千 年文化积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如何更好地弘扬和 继承是我们在教育阶段需要努力推动的。在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学 生们智力和思想开放的启蒙重要阶段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引导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 承。
  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水平,为中学教育及后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师资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过于薄弱,使得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与城市小学教学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因此也存在许多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脱离了教学实际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教学形式枯燥, 练习形式单一。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少,教师所选取的教学资源不足,无法理想的将有效地教学方法付之于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够重视,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家庭教育、学龄前教育、当地经济水平发展等影响,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并且农村小学班级人数多,学生情况复杂, 教师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语文学习所面临的问题,知识面拓展不广,所学知识仅限于课本,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一刀切”,“填鸭式”教学都阻碍了传统文化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降低,都给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阻碍。
  三、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理念,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及功利性心理,重视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要定时定期的加强对语文教师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增强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从教师教学角度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
  小学生性格活泼,生性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年龄偏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较少,因此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最直接的办法是丰富教学手段。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音乐等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眼界;其次透过汉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深入了解中国汉字文化,充分借助甲骨文及汉字的演变等让学生透过汉字感受文化的特色,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从而提高汉字文化水平。最后可以借助课外资源,强化阅读能力。农村社会基础建设条件落后于城市,局限了学生的课外拓展,教师应多借助课外资源,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合地方特色推广教学
  相比城市基础建设和办学条件,虽然农村较为落后,但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却拥有优势条件。农村生活更贴近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学生就生长在此环境中。由于缺少文化意识,认为一切习以为常。教师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结合当地特色推广教学,让日常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理解传统文化,提高教学质量,事半功倍。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更好地将语文课堂和文化教育相结合,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的努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教育不能急于一时,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又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力量,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但相信依靠各方的力量能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水平。教师提升自我意识和认知,将课堂变得更有趣,才能更好地将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宏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学周刊,2018(06):43-44.
  [2]蒋改红. 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新通信,2018,20(04):206.
  [3]尚冬梅.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0):20-21.
  [4]焦正强.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J]. 文学教育(下),2014(01):48-49.
  [5]郑方平,郑婷婷.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6):317-318.
  [6]张玲.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4):93-94.
  [7]任文辉.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J]. 学周刊,2019(12):74.
  • 【发布时间】2020/7/8 14:11:51
  • 【点击频次】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