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六化”策略探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是教学的延续和有机组成部分。设计出的课外作业是否科学、合理,事关课外作业功能发挥和效用体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立足兴趣化、生活化、活动化、层次化、探索化、多元化等方面进行考虑,不断总结探索设计课外作业的新措施、新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六化”;策略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是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功效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掌握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技巧。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小学语文作业,以体现作业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达成语文作业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着力就课外作业设计的“六化”策略进行探析。
1、课外作业内容——尽量生活化
传统的课外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学生讨厌做作业,原因就在于作业训练都是脱离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都是的“死”语文,内容单一、空洞、死板,作业设计要尽量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对学习语文才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要求学生到附近的名人故居、旧地参观,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文章,或确定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也可写一份旅游计划或向老师、家长提交一份申请,或询问去过此地的人,或阅读一篇描写相关景色的文章,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等,这样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获取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2、课外作业特点——力求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作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时,传统作业往往是把这篇课文进行缩写,学生想着缩写嘛,越简单越好,常常就把主要内容丢了。其实,学生对智勇双全的雨来非常喜欢,为了指导学生把握住缩写的关键,可由单纯的缩写改成由画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作业,并且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一人画画,一人配文字,一人上颜色,因为连环画的文字不能过多,学生只能挑主要内容来写,这样既完成了缩写的教学任务,学生又掌握了缩写的要领,作业交上来是一份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促使学生学会提炼语言,使语文作业渗透了美术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3、课外作业难度——具有层次化
传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一刀切”,所有的学生在同等的时间里,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这造成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局面,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在考虑到学生发展共同特征的同时,又要考虑学生在知识基础、语文素养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比如,学完《赵州桥》之后,可给学生布置几种层次的作业:①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受,②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家长等,搜集一座著名的桥资料,相信你一定有新的发现。③为了方便你身边的人们,政府要在河上架设一座大桥,河面宽35米,请你设计一座大桥,注明桥的特点、结构、所用材料等,看谁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一道题,学有余力的完成第二、三道题,很多学生会在完成第一道题目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好胜心,再想办法完成第二、三道题,这样会有效地唤起学生作业的热情,主动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个别选择了不宜于自身能力提高作业类型的学生,委婉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其尽量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作业形式,这样作业的目标更明确,效率更明显,学科性特点更突出,让每个学生着重发展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吃的饱”,“吃的好”,“吃的细”,“吃的精”,从而使语文课外作业功能的发挥更科学有效,学生也更乐意投入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4、课外作业方式——争取活动化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较强的表现欲,好奇、好动、争强、好胜,对于一些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因势利导,设计让学生进行表演等活动,如学过《小马过河》后,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和适当改编,配动作、表情,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表演这一特定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对作业的体验和对作业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完《妈妈的爱》可布置学生动动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发展个性,形成学习能力。
5、课外作业创新——体现探索化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课外作业可围绕某一专题,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调查研究,利用课外书、电视、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试做探索研究。如在学完《纸奶奶的生日》后,引导学生分工收集四大发明的来历,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形式不一而足,内容千姿百态,效果令人振奋,这样学生时刻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界得到了有效的开拓,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一番真刀真枪的研究、调查、分析和论证,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热爱文化、热爱搜集的朴素情感在无声无息的探索中得到了升华。
6、课外作业评价——采用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评价基本上采用“对”与“错”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些单一的方式走出来,运用以鼓励为主的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只给对的打“√”,错的不打“х”,而是在写一些具体的表扬性的评语后再指出应改正之处,如:“你写的字很漂亮,让人赏心悦目,但错别字多了点”或者是“你的日记开头开的很好,要是内容充实点就更好了”等,评语不需多,一两句就够学生高兴的,或用有趣的图案评价,作业一般的用一个严肃的脸谱,写得好的用一个微笑的脸谱,写得很好的作业则用开怀大笑的脸谱,而写的差的则用一个哭泣的脸谱等等,关键在于通过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7、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具有兴趣化、生活化、活动化、层次化、探索化、多元化,要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今后继续探索小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新方法、新策略,充分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课外作业的空间,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的自由,减少机械性的单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的课外作业数量,突出创造性、探索性作业,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六化”;策略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是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功效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掌握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技巧。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小学语文作业,以体现作业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达成语文作业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着力就课外作业设计的“六化”策略进行探析。
1、课外作业内容——尽量生活化
传统的课外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学生讨厌做作业,原因就在于作业训练都是脱离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都是的“死”语文,内容单一、空洞、死板,作业设计要尽量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对学习语文才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要求学生到附近的名人故居、旧地参观,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文章,或确定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也可写一份旅游计划或向老师、家长提交一份申请,或询问去过此地的人,或阅读一篇描写相关景色的文章,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等,这样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获取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2、课外作业特点——力求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作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时,传统作业往往是把这篇课文进行缩写,学生想着缩写嘛,越简单越好,常常就把主要内容丢了。其实,学生对智勇双全的雨来非常喜欢,为了指导学生把握住缩写的关键,可由单纯的缩写改成由画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作业,并且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一人画画,一人配文字,一人上颜色,因为连环画的文字不能过多,学生只能挑主要内容来写,这样既完成了缩写的教学任务,学生又掌握了缩写的要领,作业交上来是一份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促使学生学会提炼语言,使语文作业渗透了美术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3、课外作业难度——具有层次化
传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一刀切”,所有的学生在同等的时间里,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这造成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局面,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在考虑到学生发展共同特征的同时,又要考虑学生在知识基础、语文素养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比如,学完《赵州桥》之后,可给学生布置几种层次的作业:①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受,②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家长等,搜集一座著名的桥资料,相信你一定有新的发现。③为了方便你身边的人们,政府要在河上架设一座大桥,河面宽35米,请你设计一座大桥,注明桥的特点、结构、所用材料等,看谁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一道题,学有余力的完成第二、三道题,很多学生会在完成第一道题目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好胜心,再想办法完成第二、三道题,这样会有效地唤起学生作业的热情,主动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个别选择了不宜于自身能力提高作业类型的学生,委婉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其尽量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作业形式,这样作业的目标更明确,效率更明显,学科性特点更突出,让每个学生着重发展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吃的饱”,“吃的好”,“吃的细”,“吃的精”,从而使语文课外作业功能的发挥更科学有效,学生也更乐意投入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4、课外作业方式——争取活动化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较强的表现欲,好奇、好动、争强、好胜,对于一些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因势利导,设计让学生进行表演等活动,如学过《小马过河》后,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和适当改编,配动作、表情,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表演这一特定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对作业的体验和对作业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完《妈妈的爱》可布置学生动动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发展个性,形成学习能力。
5、课外作业创新——体现探索化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课外作业可围绕某一专题,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调查研究,利用课外书、电视、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试做探索研究。如在学完《纸奶奶的生日》后,引导学生分工收集四大发明的来历,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形式不一而足,内容千姿百态,效果令人振奋,这样学生时刻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界得到了有效的开拓,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一番真刀真枪的研究、调查、分析和论证,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热爱文化、热爱搜集的朴素情感在无声无息的探索中得到了升华。
6、课外作业评价——采用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评价基本上采用“对”与“错”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些单一的方式走出来,运用以鼓励为主的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只给对的打“√”,错的不打“х”,而是在写一些具体的表扬性的评语后再指出应改正之处,如:“你写的字很漂亮,让人赏心悦目,但错别字多了点”或者是“你的日记开头开的很好,要是内容充实点就更好了”等,评语不需多,一两句就够学生高兴的,或用有趣的图案评价,作业一般的用一个严肃的脸谱,写得好的用一个微笑的脸谱,写得很好的作业则用开怀大笑的脸谱,而写的差的则用一个哭泣的脸谱等等,关键在于通过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7、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具有兴趣化、生活化、活动化、层次化、探索化、多元化,要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今后继续探索小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新方法、新策略,充分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课外作业的空间,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的自由,减少机械性的单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的课外作业数量,突出创造性、探索性作业,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 【发布时间】2020/7/8 14:30:22
- 【点击频次】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