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作者】 魏玉珍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强化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是小学低年级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基础,只有低年级的数学根基扎牢固了,才有利于这几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想让根基稳健,就必须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渴望数学老师上课,从而对数学产生要学的想法,自觉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善于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追求新知的欲望。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时,我先播放动画视频——“奥运开幕”。由“奥运开幕”的情境引出对时间单位“分”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视频导入的设计,极大地博取了低年级学生的眼球,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聚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处处要用到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小学数学的不断改革,结合了儿童好动的天性,动手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实际操作活动以它的具体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体现了动手操作对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平移与旋转的不同特性,我大胆地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获得真知。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一把剪刀,若干张小彩纸、铅笔和一根绳。在初步认识平移与旋转的特性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及演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利用我们身边的事物演示一下平移的现象;根据旋转的特性,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风车。接着,让学生自己展示他们的作品并演示旋转的现象。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能更深层次地认识平移与旋转。这能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量一量,感受基本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量就是测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物体的长短、高矮、厚薄的概念虽然已经建立,但对于这些物体有多长、多高、多宽、多厚,在没有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基本单位时,学生只知道他是长、是短、是高、是矮、是厚、是薄就行,但学习了这些长度单位后,就有些不同了,要让他们会利用这些长度单位,用数字加长度单位的形式表述出来,必须把这些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要求教师在教学数学基本的长度单位后,让学生拿起三角尺、学生尺,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手中的工具对书本、练习本、课桌凳、黑板进行实地测量,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运用意识,尽量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运用所学知识带来的快乐。比如:让学生量作业本的长度、宽度、厚度,由于作业本比较薄,让学生自己根据所量物体,选定长度单位,巩固所学知识。当然学生在量作业本的厚度时,教师应稍做引导,让学生思考进行选择,由于作业本的厚度较薄,必须选用毫米作单位,而对于作业本的长度、宽度,则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黑板的长度,进而再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长度,经过实地操作,清楚生活中用到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常用长度单位的地方。这样通过量一量,让学生清楚的感受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画一画,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画,就是画几何形体,让学生把几何形体画在草稿本、练习本上。几何形体知识,包括三角形、四边形、线段、射线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几何形体时,单凭教师的讲授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让学生通过练习把几何形体给画出来,想让他们牢固掌握,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那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新知识。实际上,学生在学习几何形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间想象力的约束,要想让他们在脑海中呈现出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汲取、吐纳的过程,在这个吐纳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画出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画图,让他们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这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留下深刻印象,树立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信心,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及应用几何形体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鼓励性语言,激发兴趣。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通过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投入到学习中去,随着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讲得不完整,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让学生补充后,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回答特别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并集体表扬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故事激趣,实物直观引入,生活实例等都有助于我们为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 【发布时间】2020/7/8 14:36:41
  • 【点击频次】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