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听、说、读、写,都必须依托于词语的基础之上,词语教学决定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基础,掌握词语的含义及运用,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而影响小学生未来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旨在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 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一清晰一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知识,启迪新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日常词语积累法
日常交流和沟通是非常好的词语应用锻炼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交流和沟通来拓展学生们的词语知识面,在跟学生们交流中选择使用简单的词语并跟学生解释含义,让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词语的学习和应用。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进行学习,因此跟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时间较多,因此教师要优化自己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小学生营造如何联系生活和语文识字教学。教师能够使得学生把课本里面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进行联系,这样能够营造出一个比较恰当的情境。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鹞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
七、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的时候,除了结合文本分析之外,也要让学生从对一篇文章的感悟出发,精心安排和设计对话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更加切身地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词语时,能够进一步地领会语言材料,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词语积累,然后通过对旧的词语的理解进一步过渡到新的词语的学习上,让以前学过的词语在旧词语的领会中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情景,也让新的词语的含义显得更加明确,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这就是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
八、赏析拟声词,体会其妙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积累拟声词的量,更要不断提高学生赏析拟声词的能力。特别在阅读、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阅读、作文的需要,精选优秀作品、范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中拟声词的精粹之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写作铺垫。“赏析拟声词”这一环节内容的安排,其目的是:一是让学生感知句子加上拟声词会使描述的声音更生动,更形象,二是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词汇教学,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大量积淀词汇,才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进行写作。总之,词汇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没有扎实的词汇积累,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好的语文学习者,更不可能培养出汉语言运用的佼佼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 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一清晰一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知识,启迪新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日常词语积累法
日常交流和沟通是非常好的词语应用锻炼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交流和沟通来拓展学生们的词语知识面,在跟学生们交流中选择使用简单的词语并跟学生解释含义,让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词语的学习和应用。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进行学习,因此跟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时间较多,因此教师要优化自己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小学生营造如何联系生活和语文识字教学。教师能够使得学生把课本里面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进行联系,这样能够营造出一个比较恰当的情境。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鹞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
七、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的时候,除了结合文本分析之外,也要让学生从对一篇文章的感悟出发,精心安排和设计对话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更加切身地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词语时,能够进一步地领会语言材料,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词语积累,然后通过对旧的词语的理解进一步过渡到新的词语的学习上,让以前学过的词语在旧词语的领会中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情景,也让新的词语的含义显得更加明确,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这就是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
八、赏析拟声词,体会其妙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积累拟声词的量,更要不断提高学生赏析拟声词的能力。特别在阅读、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阅读、作文的需要,精选优秀作品、范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中拟声词的精粹之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写作铺垫。“赏析拟声词”这一环节内容的安排,其目的是:一是让学生感知句子加上拟声词会使描述的声音更生动,更形象,二是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词汇教学,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大量积淀词汇,才可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进行写作。总之,词汇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没有扎实的词汇积累,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好的语文学习者,更不可能培养出汉语言运用的佼佼者。
- 【发布时间】2020/7/8 14:37:24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