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各方面来实施。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课中通过合作探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课后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教育者一直在探究的内容。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老先生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够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而解放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在“动中学、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开启创造的门扉,养成不以现成知识为满足,不以固有技能为唯一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跃跃欲试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的物体知识。二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增强亲自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三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教十几年来,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课前、课堂、课后来抓,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来抓:
一、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
(一)收集有关信息,获得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材,巧妙组织教材,把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这就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让其观察生活,收集信息,才能有效的激发其认知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这一内容时,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伸缩门、台风来临时树木的固定措施等,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上去寻求这一内容在实践生活中是怎么应用的。通过收集信息,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都有了感性的认识,对新知识不再陌生,从而轻松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课前让学生收集雪糕棍和图钉,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甚至五边形等,并思考如何让不稳定的四边形稳定。动手制作学具,学生容易接受,也乐意完成。在制造学具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一)创设平等、民主、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动手实践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气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和要求。让学生通过探究,试一试,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验求知的意识。从而,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操作
数学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它又是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在现实的背景生活中,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学习数学。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来引导操作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获得事物的表象。例如在讲解公式“商品总利润=单件利润X销售数量”时,教师可创设情景:卖出一支笔可获利2元,卖出10支可获利多少元?卖出a支呢?若卖出一本笔记本可获利m元,卖出n本可获利多少元?这样通过创设的情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三)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初二下册的正比例的函数图象及其性质时,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利用两点法画出四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其中两个k值是正数两个k值是负数),再仔细观察得到的四个图象,讨论交流得出其性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
三、课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通过动手实践,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例如在学完勾股定理后,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勾股树,并分享。这样,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感受数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时代,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教育者一直在探究的内容。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老先生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够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而解放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在“动中学、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开启创造的门扉,养成不以现成知识为满足,不以固有技能为唯一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跃跃欲试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的物体知识。二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增强亲自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三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教十几年来,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课前、课堂、课后来抓,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来抓:
一、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
(一)收集有关信息,获得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材,巧妙组织教材,把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这就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让其观察生活,收集信息,才能有效的激发其认知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这一内容时,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伸缩门、台风来临时树木的固定措施等,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上去寻求这一内容在实践生活中是怎么应用的。通过收集信息,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都有了感性的认识,对新知识不再陌生,从而轻松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课前让学生收集雪糕棍和图钉,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甚至五边形等,并思考如何让不稳定的四边形稳定。动手制作学具,学生容易接受,也乐意完成。在制造学具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一)创设平等、民主、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动手实践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气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和要求。让学生通过探究,试一试,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验求知的意识。从而,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操作
数学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它又是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在现实的背景生活中,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学习数学。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来引导操作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获得事物的表象。例如在讲解公式“商品总利润=单件利润X销售数量”时,教师可创设情景:卖出一支笔可获利2元,卖出10支可获利多少元?卖出a支呢?若卖出一本笔记本可获利m元,卖出n本可获利多少元?这样通过创设的情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三)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初二下册的正比例的函数图象及其性质时,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利用两点法画出四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其中两个k值是正数两个k值是负数),再仔细观察得到的四个图象,讨论交流得出其性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
三、课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通过动手实践,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例如在学完勾股定理后,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勾股树,并分享。这样,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感受数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时代,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20/7/8 14:38:22
- 【点击频次】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