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新形式探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基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探索可能实现的教学新方式,旨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本文共提出了三个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一是增强运用课外相关知识,丰富教学资源;二是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教学方式;三是增加与学生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育旨在建立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现实中,该课程存在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式多为宣讲式,学生积极性较低,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优秀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因此,探索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解决上述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增强运用课外相关知识意识,丰富教学资源
初中阶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本身,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光涉及课本上的内容,不仅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长此以往还会使课堂燥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历史知识为例,政史不分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是否通过学习,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知识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辅助资源,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具时效性。
以实际课程为例,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讲到“友善相待、礼让他人、互相关心集体”内容时,并没有列出相关历史人物和典故,单纯从课文进行理解,学生难免觉得抽象枯燥,此时可用“孔融让梨”的典故,从这个历史故事入手,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解友善相待的美德,通过老师的引导,也易于让学生内化这种品质,提升道德水平。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教学方式
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率高更生动等优点,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使原本枯燥的课文通过动画,图形等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能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进行个性化教学。
第三,可以改善以往“填鸭式”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
第四,多媒体教学相对教师手写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效率更高。通过课件演示,动画等方式,使课堂更生动,高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增加与学生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相当多较为枯燥的条文。课堂上如果能通过学生表演互动,辩论等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印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但自控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相对不成熟,教师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燕. 初中政治教材插图的使用[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8(Z2).
[2]覃朝光, 王慧. 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24):35-36.
[3]陈开洲.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3):138-139.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育旨在建立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现实中,该课程存在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式多为宣讲式,学生积极性较低,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优秀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因此,探索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解决上述问题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增强运用课外相关知识意识,丰富教学资源
初中阶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本身,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光涉及课本上的内容,不仅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长此以往还会使课堂燥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历史知识为例,政史不分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是否通过学习,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知识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辅助资源,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具时效性。
以实际课程为例,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讲到“友善相待、礼让他人、互相关心集体”内容时,并没有列出相关历史人物和典故,单纯从课文进行理解,学生难免觉得抽象枯燥,此时可用“孔融让梨”的典故,从这个历史故事入手,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解友善相待的美德,通过老师的引导,也易于让学生内化这种品质,提升道德水平。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教学方式
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率高更生动等优点,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使原本枯燥的课文通过动画,图形等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能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进行个性化教学。
第三,可以改善以往“填鸭式”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
第四,多媒体教学相对教师手写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效率更高。通过课件演示,动画等方式,使课堂更生动,高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增加与学生互动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相当多较为枯燥的条文。课堂上如果能通过学生表演互动,辩论等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印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但自控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相对不成熟,教师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燕. 初中政治教材插图的使用[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8(Z2).
[2]覃朝光, 王慧. 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24):35-36.
[3]陈开洲.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3):138-139.
- 【发布时间】2020/7/8 14:39:09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