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写作和评改
【关键词】 ;
【正文】 一、作文的写作评改现状
作文写作现状:随意性较大,布置题目随意,指导写作随意,无序,无阶段突破,学生抄袭严重。
作文评改现状:应付性强,教师评改工作量大,简单打等级,评语寥寥几句话。学生互评没有明确要求,不知从何评品,评语和作文写作内容脱节不符。
问题原因:没时间指导写作和评改,或者觉得无从指导起。
二、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写作和评改的指导思想
教材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挖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 这就是叶圣陶的“例子说”,“例子”是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一种体现,通过这一篇课文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这种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但在实际利用文本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于立足于文本对基础能力、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训,而忽略了利用文本进行作文指导、评改,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
三、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写作和评改的具体做法
(一)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写作
1、依据文本进行作文目标确立,改变写作“无序”现状
从学期教学中确定长期写作目标,如七年级作文写景 写物、写人 记事。
从单元教学中确定阶段写作目标,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写景的指导,第二单元记事的指导 , 第三单元写人的指导, 第四单元在写人记事基础上加入抒情议论深化主题,第五单元确定写(动)物的指导等,每2——3周结束一单元课文,突破一个阶段目标。
从文本教学中确定写法突破目标,如七年级第一单元《春》写作思路的指导片段组合(或一线串珠)指导初中学生由以前400字,可以多个片段写成700字的文章,可进行写景文生动的指导,多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使文生动形象。
2、依据文本积累材料和语言,改变写作“无物”现状
文本中有大量的语言表达的范例,如:雅词,美句,精段等,精美文段多读、多记、多仿写、多品评,形成美文意识。
3、 依据文本进行作文写法的指导,改变写作“无(方)法”现状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采用了片段组合构思方法,这借给学生写作思路,而且都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精准的字词使文生动形象,这借给学生优美语言写作素材。上第一单元课文时就重点分析写作的思路,和比喻、拟人、排比……作用,第一星期布置写景作文 《秋天来了》,训练重点:用片段组合的构思方法写秋天景物,提示:可以写秋天的花、雨、树、风,可以写秋天的山、水、天空……。第二星期《浪河的——天》(春、夏、秋、冬),训练重点要求:用上比喻、拟人、排比能修辞手法。还比如九年级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以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悲剧的命运,课堂分析了景物描写作用,指导学生写《在烈日下》或《在暴雨下》有学生就写了在父母收割庄稼的烈日下情景,空调工人在烈日下户外安装空调,有学生写了武警战士在暴雨中抗洪救灾的情景,在暴雨下父亲骑车托运回家情景。……《多收了三五斗》指导学生旧瓶装新酒,布置作文《多挣了三五千》《少收了三五百斤》有学生就写了父亲打工有技术多收了三五千元,家里过了个喜庆年,橘树由于阴雨天导致减产,但惠农补贴的国家号政策带来了福音……。
(二)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评改
1、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字词的评改(旁批)
对文本中用的好的字词进行评析指导,树立好词意识,可重点从动词生动准确写……、形容词生动形象写……、叠词强调……、副词强调……修饰限定……紧扣关键词品析。
例如: 《春》大小的蜜蜂嗡嗡闹着,“闹”动词生动准确写出了蜜蜂多,而且有声音。城里乡下老老小小都出来了“老老小小”叠词。强调了人数多,对春天喜爱之情。
2、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句的评改(旁批)
对文本中用的精美句进行评析指导,树立好句意识,可重点从修辞句、双关句、哲理句、描写句、过渡句、开头结尾句紧扣答题格式进行品析。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结束了,用了一节课时间,先让学生找出精美句,重点句从写法,内容,情感的角度品析。
3、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段评改(旁批)
对文本中用的精彩段进行评析指导,树立好段意识,精彩语段往往由好字词、优美句组成,前面对字词句的评析进行了指导,所以对段评析就容易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段落能力。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精彩,让学生反复诵读后引导学生赏析归纳要点,然后结合文内容分析。
(1)写景层次井然,由低到高再到低,先写植物再写动物又写动物……
(2) 采用多种修辞,写景生动形象,有比喻、拟人排比等……
(3) 用字词生动准确,形容词、动词……
(4) 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
4、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章的评改(总评)
对文本中写作特点鲜明的典型篇进行总评指导,树立好文意识,每一篇课文总有一两个比较鲜明的写作特点,可找典型课文结合内容落实,使评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5、教师浏览指点优缺点(复评)
教师浏览作文及学生批语,评改好的意见打上波浪线,评改偏僻的删去,问题较大的补充评语。
6、 补充批改要求
旁批字词要求2处,句子2处 ,段落2段(不重复语段)
总评分优点,缺点,可以小组每个同学下3-5行评语,自己综合总评。也可以自己读自己的作品,小组集体评议,然后自己或者小组成员下综合评语。还可以同桌,前后位同学互评。
建议分数分数可以取小组平均分。
精细的评改可以除去学生作文抄袭的念头,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改中发现作文是抄的要求重做,而且即使抄袭的作文,若是文质兼美的,评析的学生也可以借鉴。评改中学生当“小老师”“评委”的成就感,促进了写作积极性,阅读水平写作能力提高了,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作文写作现状:随意性较大,布置题目随意,指导写作随意,无序,无阶段突破,学生抄袭严重。
作文评改现状:应付性强,教师评改工作量大,简单打等级,评语寥寥几句话。学生互评没有明确要求,不知从何评品,评语和作文写作内容脱节不符。
问题原因:没时间指导写作和评改,或者觉得无从指导起。
二、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写作和评改的指导思想
教材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挖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 这就是叶圣陶的“例子说”,“例子”是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一种体现,通过这一篇课文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这种教学过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但在实际利用文本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于立足于文本对基础能力、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训,而忽略了利用文本进行作文指导、评改,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
三、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写作和评改的具体做法
(一)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写作
1、依据文本进行作文目标确立,改变写作“无序”现状
从学期教学中确定长期写作目标,如七年级作文写景 写物、写人 记事。
从单元教学中确定阶段写作目标,如七年级第一单元写景的指导,第二单元记事的指导 , 第三单元写人的指导, 第四单元在写人记事基础上加入抒情议论深化主题,第五单元确定写(动)物的指导等,每2——3周结束一单元课文,突破一个阶段目标。
从文本教学中确定写法突破目标,如七年级第一单元《春》写作思路的指导片段组合(或一线串珠)指导初中学生由以前400字,可以多个片段写成700字的文章,可进行写景文生动的指导,多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使文生动形象。
2、依据文本积累材料和语言,改变写作“无物”现状
文本中有大量的语言表达的范例,如:雅词,美句,精段等,精美文段多读、多记、多仿写、多品评,形成美文意识。
3、 依据文本进行作文写法的指导,改变写作“无(方)法”现状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采用了片段组合构思方法,这借给学生写作思路,而且都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精准的字词使文生动形象,这借给学生优美语言写作素材。上第一单元课文时就重点分析写作的思路,和比喻、拟人、排比……作用,第一星期布置写景作文 《秋天来了》,训练重点:用片段组合的构思方法写秋天景物,提示:可以写秋天的花、雨、树、风,可以写秋天的山、水、天空……。第二星期《浪河的——天》(春、夏、秋、冬),训练重点要求:用上比喻、拟人、排比能修辞手法。还比如九年级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以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悲剧的命运,课堂分析了景物描写作用,指导学生写《在烈日下》或《在暴雨下》有学生就写了在父母收割庄稼的烈日下情景,空调工人在烈日下户外安装空调,有学生写了武警战士在暴雨中抗洪救灾的情景,在暴雨下父亲骑车托运回家情景。……《多收了三五斗》指导学生旧瓶装新酒,布置作文《多挣了三五千》《少收了三五百斤》有学生就写了父亲打工有技术多收了三五千元,家里过了个喜庆年,橘树由于阴雨天导致减产,但惠农补贴的国家号政策带来了福音……。
(二)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的评改
1、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字词的评改(旁批)
对文本中用的好的字词进行评析指导,树立好词意识,可重点从动词生动准确写……、形容词生动形象写……、叠词强调……、副词强调……修饰限定……紧扣关键词品析。
例如: 《春》大小的蜜蜂嗡嗡闹着,“闹”动词生动准确写出了蜜蜂多,而且有声音。城里乡下老老小小都出来了“老老小小”叠词。强调了人数多,对春天喜爱之情。
2、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句的评改(旁批)
对文本中用的精美句进行评析指导,树立好句意识,可重点从修辞句、双关句、哲理句、描写句、过渡句、开头结尾句紧扣答题格式进行品析。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结束了,用了一节课时间,先让学生找出精美句,重点句从写法,内容,情感的角度品析。
3、 依据文本指导作文段评改(旁批)
对文本中用的精彩段进行评析指导,树立好段意识,精彩语段往往由好字词、优美句组成,前面对字词句的评析进行了指导,所以对段评析就容易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段落能力。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精彩,让学生反复诵读后引导学生赏析归纳要点,然后结合文内容分析。
(1)写景层次井然,由低到高再到低,先写植物再写动物又写动物……
(2) 采用多种修辞,写景生动形象,有比喻、拟人排比等……
(3) 用字词生动准确,形容词、动词……
(4) 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
4、依据文本指导作文章的评改(总评)
对文本中写作特点鲜明的典型篇进行总评指导,树立好文意识,每一篇课文总有一两个比较鲜明的写作特点,可找典型课文结合内容落实,使评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5、教师浏览指点优缺点(复评)
教师浏览作文及学生批语,评改好的意见打上波浪线,评改偏僻的删去,问题较大的补充评语。
6、 补充批改要求
旁批字词要求2处,句子2处 ,段落2段(不重复语段)
总评分优点,缺点,可以小组每个同学下3-5行评语,自己综合总评。也可以自己读自己的作品,小组集体评议,然后自己或者小组成员下综合评语。还可以同桌,前后位同学互评。
建议分数分数可以取小组平均分。
精细的评改可以除去学生作文抄袭的念头,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改中发现作文是抄的要求重做,而且即使抄袭的作文,若是文质兼美的,评析的学生也可以借鉴。评改中学生当“小老师”“评委”的成就感,促进了写作积极性,阅读水平写作能力提高了,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 【发布时间】2020/7/8 15:02:06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