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与转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月,往往从考试成绩开始下滑,到作业的应付,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对这一切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导致学生开始惧怕数学,甚至开始讨厌数学,使知识堆积越来越多,难以消化,形成问题,造成了学习中的障碍。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转变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和现状,最终摆脱“学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提高
学困生又被称之为后进生,这类学生们的学习速度比较慢,整体的学习能力低下,所以其实际的学习成绩也会随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兴趣都不够精准,很容易就会对某一学科知识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延误其知识的学习过程。
1、小学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1教师教学方法和其他方面的原因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具有普适性,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师只顾及了大多数学生,或者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困生的出现,压根儿没想着从这方面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困生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班级数学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关注学生不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或许偶尔会关注学困生,叫他们回答问题,可是当他们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不是考虑给他们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而是从此不再叫他们回答问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
1.2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这一节课的知识与上一节课的知识紧密相连,也连接着下一节课的知识,如果学生听不懂或者没有注意听讲,那么就会影响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贯通,给新课的学习造成障碍。再次,学困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是不写就是抄写。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想要什么答案就能搜到什么答案。所以,有些学生天天都能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错误率极低,可是成绩却一直下滑,甚至到了最低点。学困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而是为了教师不批评,家长不责罚,仅此而已。不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好,对于有些学困生来说依然无用,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也改变一切,如果学生不能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错误的,那么学困生的现状就不会改变。
2、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2.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中间总是隔着那么一段距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得抬头仰视教师,以至于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敢质疑,有问题也不敢问。教师也觉得作为学生认真听讲就可以了,听不听得懂似乎并没有引起重视,教师只关心学生卷面上的成绩,不太关心课堂的学习效果。这种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新时代的教学,教师如果真想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就要做学生的伙伴、合作者,要时时做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的准备,且要放下姿态,弯下腰去,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如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学困生本来容易自卑,如果教师过于严肃,不试图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学生也就会在心里竖起一道无形的墙,隔断与教师的交流,这对知识接受不利。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身段,和颜悦色地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时及时主动地给学生讲解,不但能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问题,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请教师“帮忙”。转变从心理开始,继而转变态度,学习就会进步,成绩和效率就会提高,学困生的现状就能得到有效的改观。
2.2改变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们要控制好其教学的难度,让其难度从简单到困难,从浅显到深入,尽可能的减小其学习的坡度,让其学习的梯度可以变得更加的平缓,老师们要懂得分散其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多给学生们锻炼模仿等的机会,加大其基础训练的强度,实时的帮助学生们反馈其知识内容,控制好其授课的速度,观察学生们接受其知识内容的强度,在必要的时间内,放慢其教学的速度,其所讲授的知识语言要足够的精炼。大力开展直观性的教学活动,多使用一些实物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播放和其数学知识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和其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数学问题,优先提问学困生,询问学困生,并对学困生优化的进行辅导,设定好合理的检查评价机制内容。在评价学困生们的答案时,要懂得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力,找出其进步点以及闪光点,实时的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引导其操作,让学生们都可以自行的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内容,强化学困生们自信心,划分好其辅导的内容。帮助学生们解决其所无法处理的数学难题,同时,其还应当指导学生们完成各类数学作业,其所开展的辅导教学工作要带有一定的针对性,避免其辅导产生随意性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3帮学困生建立信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目标,如果想让学困生对数学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融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从中恢复信心。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应由基础开始,目标要稍微低一点,只要有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进行鼓励,甚至夸大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当然,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目标也要随之改变。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从而极大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既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同时又找到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学困生是难免的,但是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班级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创新方法,灵活教学,改变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状。有效转变学困生的现状,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 吉建锋. 中国农村教育. 2019(26)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提高
学困生又被称之为后进生,这类学生们的学习速度比较慢,整体的学习能力低下,所以其实际的学习成绩也会随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兴趣都不够精准,很容易就会对某一学科知识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延误其知识的学习过程。
1、小学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1教师教学方法和其他方面的原因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具有普适性,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师只顾及了大多数学生,或者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困生的出现,压根儿没想着从这方面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困生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班级数学教学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关注学生不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或许偶尔会关注学困生,叫他们回答问题,可是当他们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不是考虑给他们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而是从此不再叫他们回答问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
1.2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这一节课的知识与上一节课的知识紧密相连,也连接着下一节课的知识,如果学生听不懂或者没有注意听讲,那么就会影响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贯通,给新课的学习造成障碍。再次,学困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是不写就是抄写。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想要什么答案就能搜到什么答案。所以,有些学生天天都能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错误率极低,可是成绩却一直下滑,甚至到了最低点。学困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而是为了教师不批评,家长不责罚,仅此而已。不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好,对于有些学困生来说依然无用,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也改变一切,如果学生不能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他们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错误的,那么学困生的现状就不会改变。
2、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2.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中间总是隔着那么一段距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得抬头仰视教师,以至于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敢质疑,有问题也不敢问。教师也觉得作为学生认真听讲就可以了,听不听得懂似乎并没有引起重视,教师只关心学生卷面上的成绩,不太关心课堂的学习效果。这种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新时代的教学,教师如果真想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就要做学生的伙伴、合作者,要时时做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的准备,且要放下姿态,弯下腰去,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如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学困生本来容易自卑,如果教师过于严肃,不试图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学生也就会在心里竖起一道无形的墙,隔断与教师的交流,这对知识接受不利。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身段,和颜悦色地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时及时主动地给学生讲解,不但能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问题,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请教师“帮忙”。转变从心理开始,继而转变态度,学习就会进步,成绩和效率就会提高,学困生的现状就能得到有效的改观。
2.2改变教学方式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们要控制好其教学的难度,让其难度从简单到困难,从浅显到深入,尽可能的减小其学习的坡度,让其学习的梯度可以变得更加的平缓,老师们要懂得分散其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多给学生们锻炼模仿等的机会,加大其基础训练的强度,实时的帮助学生们反馈其知识内容,控制好其授课的速度,观察学生们接受其知识内容的强度,在必要的时间内,放慢其教学的速度,其所讲授的知识语言要足够的精炼。大力开展直观性的教学活动,多使用一些实物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播放和其数学知识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和其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数学问题,优先提问学困生,询问学困生,并对学困生优化的进行辅导,设定好合理的检查评价机制内容。在评价学困生们的答案时,要懂得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力,找出其进步点以及闪光点,实时的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引导其操作,让学生们都可以自行的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内容,强化学困生们自信心,划分好其辅导的内容。帮助学生们解决其所无法处理的数学难题,同时,其还应当指导学生们完成各类数学作业,其所开展的辅导教学工作要带有一定的针对性,避免其辅导产生随意性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3帮学困生建立信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目标,如果想让学困生对数学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融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从中恢复信心。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应由基础开始,目标要稍微低一点,只要有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进行鼓励,甚至夸大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当然,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目标也要随之改变。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从而极大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既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同时又找到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学困生是难免的,但是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班级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创新方法,灵活教学,改变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状。有效转变学困生的现状,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 吉建锋. 中国农村教育. 2019(26)
- 【发布时间】2020/7/8 15:04:17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