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提高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作者】 朱晓燕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的根基。但据调查发现,近几年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折射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呢?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算法,掌握计算策略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 培养兴趣;探究算法;掌握策略

  小学低段的计算教学,从它所处的阶段来说,是学生第一次较系统地接触计算教学,学生这个阶段是否对计算有兴趣影响后继的学习。从教学内容来说,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口算是小学中、高段整数、分数、小数加减法的基础;.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则是整数、分数、小数乘除法的基础。这促使笔者不断地思考如何搞好小学低段的计算教学,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课内外结合,唤起学生计算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培养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计算,然后达到算得准确、迅速的目的。
  教师可以将童话、游戏、奖励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进行多样练习。例如:找朋友、送信、送动物回家、小猫钓鱼、帮花苗开花或一分钟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全对、比一比哪组说得好等游戏和比赛等等,让枯燥的计算教学能够充满乐趣。 
  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计算在课外的延伸,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二、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探究算法
  教师应把握情境指示目的,引趣导入的功能,提供给学生的情境信息要既能做到针对性地引出课堂教学的计算内容而又不大量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比如,有位教师执教三年级下册《整十数、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时,教材安排了邮递员叔叔的工作情境图,从中有一条信息是“邮递员叔叔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让学生根据这条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他执教时删去了60封信这个信息,这样只用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这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更有利于针对性引出教学内容而不影响实际的教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整十数天数送多少份报纸,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整十数天数送报纸多少份,则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出学习内容。这样恰当处理了情境图中的信息既能保持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又不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探究,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三、多角度思考,学习计算策略
  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算法是必要的。因此计算教学中,老师们在学生呈现出很多算法后请学生练习巩固时,几乎会说“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吧。”笔者也说过这句四平八稳的话。但是,在学生的作业反馈中,我发现了问题:很多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每一种算法;部分没有探索出方法的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计算,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部分学生会用比较低级的方法计算,在新课的学习中数学心智未得到发展。这促使我思考如何教计算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通过反思,我想,唯有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策略地计算方能保证教学质量。计算方法的多种算法是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的,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如9加几的口算,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还可以用数数或摆小棒的方法来算,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口算方法,而不是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此外,把多种算法进行比较并优化,教学生有策略地计算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掌握较理想的一种算法,而不至于一节课下来,什么方法也没有学会。另外,计算方法多样化还要遵循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当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计算方法而且这种计算方法也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时,教师不必为了追求算法多样而生硬地要求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怎么计算,这样可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四、重视日常训练,规范计算习惯
  (一)规范化计算习惯
  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检”的习惯。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尤其是第四步,低段的孩子没有检查的习惯,也不知道怎样检查,教师要教给他们方法带着检查使其养成习惯。一般,在枯燥的计算中,孩子算完第一次后,都不愿意再算第二次,若强化检查会使其对计算厌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如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可以组织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考试时,如果计算题得满分,则加奖分数。(二)常规化口算训练
  为了巩固计算教学,在每节课中都可以安排五分钟口算,听算,合理利用口算训练本,与家长配合,在完成口算训练本的同时进行自我挑战,在同一天的两排或三排作业中分别计时,在不断的训练中反复提高,使学生能对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
  在小学低段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及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要用心设计教学,灵活处理教材情境,鼓励算法多样,引导算法策略化,注重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会,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和发展,在实践应用中巩固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发布时间】2020/8/18 20:25:55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