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课小组合作教学研究

 

【作者】 杨 青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逸夫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目前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参与进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探究,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课;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越发关注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展开,不仅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养成,还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实践、交流、协作等基础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科学实验课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一是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展开转变了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学习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动手、自主思考提供了教学时间和空间。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展示,学生跟随教师的实验过程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进行了解、记忆、分析等,没有体现学生的实验课堂主体性,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模式的展开,教师将实验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进行交流协商、动手实践,充分地激发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科学素养的发展。二是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模式的展开,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促进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展开,营造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氛围。传统实验教学中没有体现双向沟通,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没有活力,学生课堂能动性不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有效地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与效益。
  二、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分组的有效性
  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在分组问题上,没有对分组的有效性进行思考。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学生分组搭配问题进行思考,一般是然前后桌、左右桌同学随意搭配,或是让学生之间自主选择合作小组成员,这样的分组方式虽然快捷便利,但具有随意性。小组合作教学的展开是否能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分组是前提和关键一步。因此,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展开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实现分组效益最大化。一个好的学习小组,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其价值,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促进,有效地在小组中进行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进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遵循两项原则:一是小组内的学生具备异质性;二不同小组内的学生具备同质性。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考虑,对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合理安排,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同一类型的学生分开,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形成一定的互补。例如,教学中教师遵循分组原则,以学生的科学学习成绩为参考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每组分六个学生,其中两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两个差生。这种分组模式中,可以利用优等生去带动差生,让小组成员之间达成互补,使得总体分组效益最大化。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存在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划水,让其他成员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一直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显著问题,阻碍了小组合作教学效率的提出。在小学科学实验合作教学模式中,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一是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定性较低,难以全身心地参与进实验教学活动中;二是部分小学生对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对科学实验探究积极性不高;三是小组成员之间,部分学生存在不良对学习习惯,影响了整个小组的实验效率。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都发生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领导教学变成教学引导教学,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课堂主动学习。这种教育教学要求下,更加注重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展,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使得教学方式、策略与学生形成契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在小学科学实验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其不仅分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还要在学生展开实验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合作学生过程中。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并给予其引导与鼓励,促进学生融入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学评价是指对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及时的给出反馈,以此来促进教育者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学评价的展开,最先要确定的是评价内容。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要求提高,评价者在选择评价标准是不仅关注在学生学习成绩,还需要从教学的多角度进行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此来保证评价效果。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考虑,还要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分析,找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学生自己进行自评,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自我进行反思。
  三、总结语
  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探究性、实践性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直观、直接地对科学内容、科学理论进行探究、学习、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合作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具有趣味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征,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引进合作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发挥团体合作的力量,促进学生小组有效地对科学实验过程进行完成,提高了实验教学有效性。一方面,合作型科学实验教学的展开,创建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实验能动性。另一方面,合作型科学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协作、互动的展开,发展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型实验教学模式应用进科学实验教学中,是一种教育教学的创新,迎合了新课改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丹.小学科学实验课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105):24-24.
  [2]朱福.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探究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5):9-9.
  • 【发布时间】2020/8/18 20:29:02
  • 【点击频次】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