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多种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 侯燕燕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受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平时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关键词】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一、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兴趣是学生从事写作活动的积极态度倾向;写作自信即对自己所要进行的写作活动充满信心,正如人们常说的做任何事“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需要我们注意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借鉴我国古代的作文教学经验,由“放胆文”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心文”降低起始阶段的习作要求,以消除对写作文的惧怕心理;另一方面,要以赞赏激励性评价为主,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语言表达的成功与进步。
  二、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仅仅依靠背佳句、套模式、仿写是远远不够的,这缺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只有真正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方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对此,有人曾说,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正如写作素材无处不有,只是我们缺少细致的观察。学生们的作文常常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对此,广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写作素材,引导他们于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这样,方能在习作时得心应手,既生动形象,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抒发真挚的感情。因而,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思维的起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有段。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还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写作模式,更重要的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读多看,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馆、板报和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片段、好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读写结合,以课文为典范,给材料作讲解,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与思索,结合实际模仿写作,改写课文段落,在开拓思维方面会收到较好的效益,可让学生活跃想象,回顾生活,展开联想,极力写作循序渐进,从而产生兴趣与爱好。例如学习《灯光》一文指导学生在弄清课文脉络、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舍去次要的内容来缩写;学习《穷人》一文学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并要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注意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表达人物真情实感,这种练习由于紧扣课文,学生想有所依,写有所鉴,学有所得,学起来兴趣然,写起来内容翔实,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四、加强实际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第一步可训练他们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第二步再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习,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色彩分明。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五、注重平时的积累
  学生平时注重对佳句、精彩片段的积累也是提高其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重视文本,而许多课后练习也要求学生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背诵指定的精彩段落,这就为学生以后的作文做好了铺垫。如教完《生命的壮歌》一文后,课后有一道习题就是选背“蚁国英雄”或“生命桥”,这就为学生以后写这方面的作文做下了铺垫。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来进行素材积累。写日记既是素材积累的好方法,同时也是练笔的有效途径。很多时候,我们会突然产生灵感,若及时记下来,就是很好的一个素材,可以在以后的作文中进行引用。
  六、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王艳武小学高年级作文能力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赵东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 【发布时间】2020/9/4 17:20:55
  • 【点击频次】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