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路径

 

【作者】 张立永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情况,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及他们对学习产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
  【关键词】 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适应时代发展变革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正在觉醒,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更多表现机会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展现自己。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学习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合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围绕以人为本理念,探讨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素养。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阻碍
  (一)教师的问题
  以为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主体的核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是要采用创新的手法让教材等教学因素更加适应学生的状态。在创新性思维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教学更适合如今的教学现状,但是要让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融入进语文教学仍需要不少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学生思维向前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但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紧张,对教学设计还不熟悉,很容易设计无用的互动来侵占教学时间,最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不过流于表面。而语文老教师对于语文知识点有自己的见解,在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上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讲解,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二)学生的问题
  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的诞生其本身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强调让学生“上课听讲”,一直处于“听讲”状态学生当然没有办法接受,针对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的学生,此教学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不适,社会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已经延绵千年之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这就导致了现代教育实践中,明明是互动型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却没有学生愿意站起来回答,就算有也是班级中的优等生,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一直都处于逃避的状态下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策略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以人为本的教学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产生思想上的激烈碰撞才能够有效开展的,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放低教师的姿态,鼓励学生对知识质疑问难,比如在《落花生》的学习中,可以就许地山的生平和课文的内容进行积极探讨,加深儿童对教材的理解。其次,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单一的讲授法来上语文课无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尊重,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采用问答法和情境创设法来放松学生的身心,主动融入进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最后,要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的导入上花一些心思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在课文的讲解上多采用一些峰回路转的方式,比如在《落花生》的导入中教师不必拘泥于语言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们扮演课本中的角色,将其感悟与自身的相结合,加深对此课的印象。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转变教师传统语文教学赋予其的地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的教材的解释者和讲解者,在现代的教育观中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材的研究者和创新者;在传统教育观中学生的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在现代教育观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教学,语文教学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适应现代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改变地位的同时还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是教师对知识的开发过程,不是生搬硬套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对教学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学习知识时的精神状态和微表情,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方式的满意度,积极对学生提出建议的地方进行合理改正,让学生高效学习。
  (三)尊重学生主体
  在现代社会中,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只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主动的接受学习,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控,配合教师对自己的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审视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安排。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学生自身随心所欲,而是在教师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下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一个启发诱导的作用,在学生有了充足的思考之后再对学生循循善诱,诱导学生在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语: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要适用于学生,摒弃以往将学生视为知识接收器的理念,积极进行语文改革。 
  参考文献:
  [1]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 柴得旺.  新课程(上). 2019(08)
  [2]浅谈“以人为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高霞,潘军.  考试周刊. 2019(26)
  [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 徐博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20(05)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吴小琳.  基础教育研究. 2019(24)
  [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 陈炯.  甘肃教育. 2019(21)
  • 【发布时间】2020/9/4 17:22:46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