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当快速阅读法遇到小班化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确实,阅读是人们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也是人们获取知识、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
一、快速阅读,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知识总量和图书数量正以几何级数猛增,如果不加快获取知识的速度,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而面对层峦叠峰的书山,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阅读的速度慢、阅读的视野狭窄、无意识的重复阅读、阅读手法单一、阅读者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都会影响阅读的收效。
在如今的信息高速时代,人们要使用资料,首先要对之进行阅读、筛选和处理。人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个世界有的是信息,而缺的恰恰是快速获取信息的本领。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各行各业的重要战略资源,谁先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捷足先登。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快速阅读教学已经是势在必行的趋势。而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下,又如同给速读教学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二、结合课堂教学,提高阅读速度
传统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潜力普遍估计过低,习惯于教学生逐字逐句地慢读,还将“一目十行”这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与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等同起来。其实,速读不仅仅是读得快,而应该是速度、理解、记忆三方面协调统一的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对小学的快速阅读从目标数量、方法、手段、发展方向、评价体系上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6万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所以,在小学生中开展速度教学以及速读训练已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叶圣陶说过:“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不够反复训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先进教改经验层出不穷,其中有一条经验是共同的,那就是大量阅读。要多读,广泛地读,读中领悟,读中积累,读写结合。现代阅读教学的研究认为,阅读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技巧,除精读之外,还有略读和速读,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与不同的阅读材料,来选择恰当的方法。而要大量的阅读,必须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因此,快速阅读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一目十行,你也可以
小学的阅读教学历来以阅读的对象作为自己所教学的对象,以阅读对象的内容作为自己所教学的内容。而没有把阅读这一活动过程中操作的有关知识及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进入误区,造成耗时多、收益少的症结所在。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是从培养人的能力入手,让人终身有益的训练。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速读的研究与应用。在学生掌握了速读的基本技能后,使它与语文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快速阅读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速读课程渐趋流行,各式各样的速读培训班林立,议员、企业家、专家教授、秘书等纷纷参加。以后各大、中、小学也陆续增设速读课程。在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引进了哈佛大学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改革,采用电影教学方式开办了成人快速阅读的训练班,使快速阅读有了新的发展。在日本,速读专家们从美国引进快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和普及。
在我国,快速阅读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进行快速阅读研究的先行者。舟山市的乐连珠老师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从三下年级到六下年级,进行了为期三年半的快速阅读的实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以后,她继续研究并在省内外推广。后来成果通过专家鉴定,鉴定认为:“乐连珠快速阅读是我国迄今为止在速读教学方面研究较早、研究时间最长、试验面最广、效果显著而且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目前,研究正向着纵深发展。在宁波至诚学校,我正在进行快速阅读的教学实践。依托至诚学校小班化特色教育教学模式,快速阅读教学法得到了很好的落地实践。并制定了研究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1、小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技能,在速读训练过程中扩大视域提高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大脑快速反映等能力。
2、经过一年半左右累计40-50个小时时间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0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达到70%以上,阅读效率提高5-10倍。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这项实验,两年内扩展50个实验班级。
训练内容主要有:(1)基本功训练。(2)图片速视训练。(3)词语速读训练。(4)句子速读训练。(5)短文速读训练。(6)猜读训练。(7)文章速读训练。文章速读训练着重掌报“意群”、“垂直”、“面式”三种注视方法及“整体式”,“寻找式”、“浏览式”三种阅读基本方式。
3、在学生掌握了速读的基本技巧后,让速读走进语文课堂创导精读与速读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速读运用中提高读速。
(二)主要训练形式:
单项训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项进行。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在单项训练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是训练两个月后再安排这项内容。每次训练安排3-4个单项训练内容。综合训练与单项训练相互穿插,交叉进行,逐步提高要求。训练环节的安排动静交替,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三)实行前测、阶段性测试及后测的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验方案、阶段训练计划。订购书籍及训练材料、购买光盘等。
(2)训练对象及时间:实验在中年级进行。为期一年半共三个学期。实验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每月2-3次,每次10-15分钟或每周训练一节课。
(3)实验实行例会制,每月一次研究分析、测试探讨。每学期用课堂教学形式,向全校展示实验进展情况。预见在第三学期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当快速阅读法遇到小班化教育模式,将变得更加有效。小班化班额减少了班级的人数,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表现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快速阅读教学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展快速阅读教学的实践教学时,需要全员进行操作或实践,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实践性教学和训练式实践活动开展。我们将依靠小班化教育教学优势,不断探索快速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成果。
一、快速阅读,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知识总量和图书数量正以几何级数猛增,如果不加快获取知识的速度,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而面对层峦叠峰的书山,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阅读的速度慢、阅读的视野狭窄、无意识的重复阅读、阅读手法单一、阅读者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都会影响阅读的收效。
在如今的信息高速时代,人们要使用资料,首先要对之进行阅读、筛选和处理。人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个世界有的是信息,而缺的恰恰是快速获取信息的本领。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各行各业的重要战略资源,谁先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捷足先登。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快速阅读教学已经是势在必行的趋势。而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下,又如同给速读教学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二、结合课堂教学,提高阅读速度
传统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潜力普遍估计过低,习惯于教学生逐字逐句地慢读,还将“一目十行”这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与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等同起来。其实,速读不仅仅是读得快,而应该是速度、理解、记忆三方面协调统一的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对小学的快速阅读从目标数量、方法、手段、发展方向、评价体系上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6万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所以,在小学生中开展速度教学以及速读训练已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叶圣陶说过:“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不够反复训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先进教改经验层出不穷,其中有一条经验是共同的,那就是大量阅读。要多读,广泛地读,读中领悟,读中积累,读写结合。现代阅读教学的研究认为,阅读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技巧,除精读之外,还有略读和速读,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与不同的阅读材料,来选择恰当的方法。而要大量的阅读,必须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因此,快速阅读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三、一目十行,你也可以
小学的阅读教学历来以阅读的对象作为自己所教学的对象,以阅读对象的内容作为自己所教学的内容。而没有把阅读这一活动过程中操作的有关知识及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进入误区,造成耗时多、收益少的症结所在。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是从培养人的能力入手,让人终身有益的训练。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速读的研究与应用。在学生掌握了速读的基本技能后,使它与语文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快速阅读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速读课程渐趋流行,各式各样的速读培训班林立,议员、企业家、专家教授、秘书等纷纷参加。以后各大、中、小学也陆续增设速读课程。在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引进了哈佛大学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改革,采用电影教学方式开办了成人快速阅读的训练班,使快速阅读有了新的发展。在日本,速读专家们从美国引进快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和普及。
在我国,快速阅读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进行快速阅读研究的先行者。舟山市的乐连珠老师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从三下年级到六下年级,进行了为期三年半的快速阅读的实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以后,她继续研究并在省内外推广。后来成果通过专家鉴定,鉴定认为:“乐连珠快速阅读是我国迄今为止在速读教学方面研究较早、研究时间最长、试验面最广、效果显著而且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目前,研究正向着纵深发展。在宁波至诚学校,我正在进行快速阅读的教学实践。依托至诚学校小班化特色教育教学模式,快速阅读教学法得到了很好的落地实践。并制定了研究目标和实施策略。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1、小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技能,在速读训练过程中扩大视域提高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大脑快速反映等能力。
2、经过一年半左右累计40-50个小时时间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000字以上,理解和记忆率达到70%以上,阅读效率提高5-10倍。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这项实验,两年内扩展50个实验班级。
训练内容主要有:(1)基本功训练。(2)图片速视训练。(3)词语速读训练。(4)句子速读训练。(5)短文速读训练。(6)猜读训练。(7)文章速读训练。文章速读训练着重掌报“意群”、“垂直”、“面式”三种注视方法及“整体式”,“寻找式”、“浏览式”三种阅读基本方式。
3、在学生掌握了速读的基本技巧后,让速读走进语文课堂创导精读与速读相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速读运用中提高读速。
(二)主要训练形式:
单项训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项进行。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在单项训练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是训练两个月后再安排这项内容。每次训练安排3-4个单项训练内容。综合训练与单项训练相互穿插,交叉进行,逐步提高要求。训练环节的安排动静交替,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三)实行前测、阶段性测试及后测的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验方案、阶段训练计划。订购书籍及训练材料、购买光盘等。
(2)训练对象及时间:实验在中年级进行。为期一年半共三个学期。实验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每月2-3次,每次10-15分钟或每周训练一节课。
(3)实验实行例会制,每月一次研究分析、测试探讨。每学期用课堂教学形式,向全校展示实验进展情况。预见在第三学期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当快速阅读法遇到小班化教育模式,将变得更加有效。小班化班额减少了班级的人数,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表现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为快速阅读教学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展快速阅读教学的实践教学时,需要全员进行操作或实践,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实践性教学和训练式实践活动开展。我们将依靠小班化教育教学优势,不断探索快速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成果。
- 【发布时间】2020/9/4 17:29:23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