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互联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学内容上,而应该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下,结合“互联网+”的新兴形式,发掘出数学学科的深厚内涵。德育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发展成全面的人,小学数学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互联网+”;德育教育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有着低龄化,理解能力有限等特点,再加之数学学科在学习中通常更注重逻辑性,在课堂中更注重解题方法,往往忽略了数学这门学科深入的内涵。
早在几千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研究出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再到著名的勾股定理还有《九章算术》等等,这些都凝聚着先贤们的心血,对后世和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数学体系的架构。
1.整合教学资源,渗透式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席卷而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运用ppt,音频和视频都能为学习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情景。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运用更加低龄化的视频或者是图文模式进行导入,比如传统教学条件下师生都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用希沃5自带的学科工具来演示——从点对点线对线到读度数,都可以随意拖拽、放大、旋转在形象逼真、声光色集于一体中轻松地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合适的利用“互联网+”,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在清新醒目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愈投入,学得愈轻松,收获得愈多,善学、乐学会学的劲头充盈在学习的每一个细微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也还可以运用故事化的手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小故事与数学案例进行带入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故事人物的可贵精神品质。就比如在小学生初入学习计算的时候,老师为了强调数学的严谨精神,减少学生们在计算中的失误,培养习题后检查的习惯。教师可以讲年轻的祖冲之为了编纂历法,坚持不懈,反复求证的故事。当然所有的例子和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也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相结合,脱离的书本的教学只有皮没有骨,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缺乏了“精致的皮囊”,“枯骨”让人觉得一下子索然无味了起来。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根据课本的,就课本而言我们可以从材料,定理概念,等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能够学会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一些具体的问题。这并不是很难以达到的结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能力进行设问。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爱思考勤思考的好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抓住重点
数学学科德育范畴包含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四个领域。但是,在一节课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当挖掘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德育内容,择其一二作为一节课的德育渗透点。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更倡导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就比如经常出现在试题中的题型——分组问题。例如14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不用先教学生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规范操作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表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美。再进一步把问题进行总结,这时教师再进行方法的总结就恰好合适,教师的总结起到了规律性总结的作用,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比直接给出答案和方法更有意义。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分清主次,严密了思考过程。
3.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课堂质量却忽略了教师本身对学生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其实,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就比如,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充满激情热情澎湃,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的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要求老师与时俱进把握好时代的脉搏掌握好时代发展的精髓,如果教师把这一点溶入到教学活动中的话,那么学生也能接收新的信息,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能力强,甚至会出现模仿形式的学习行为,教师的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模仿的对象,这时教师会对他们造成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是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总结的人那么这种数学精神也会联系到他们的学习中。如果教师是一个穿戴整齐思维严密,语言清晰的教师。那么,教师在数学的严谨性方面也带给学生影响。
因此还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对学生德育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备案中还应该注重逻辑性还有对于设问的严谨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多关心学生,不落下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应试教育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及时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的数学德育作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结语:互联网+给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教学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厚的。在小学数学的德育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莹.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山东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7(23):55-56.
[2]柳延伟.“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甘肃教育,2019(20):131.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互联网+”;德育教育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有着低龄化,理解能力有限等特点,再加之数学学科在学习中通常更注重逻辑性,在课堂中更注重解题方法,往往忽略了数学这门学科深入的内涵。
早在几千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研究出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再到著名的勾股定理还有《九章算术》等等,这些都凝聚着先贤们的心血,对后世和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数学体系的架构。
1.整合教学资源,渗透式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席卷而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运用ppt,音频和视频都能为学习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情景。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运用更加低龄化的视频或者是图文模式进行导入,比如传统教学条件下师生都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用希沃5自带的学科工具来演示——从点对点线对线到读度数,都可以随意拖拽、放大、旋转在形象逼真、声光色集于一体中轻松地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合适的利用“互联网+”,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在清新醒目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愈投入,学得愈轻松,收获得愈多,善学、乐学会学的劲头充盈在学习的每一个细微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也还可以运用故事化的手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小故事与数学案例进行带入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故事人物的可贵精神品质。就比如在小学生初入学习计算的时候,老师为了强调数学的严谨精神,减少学生们在计算中的失误,培养习题后检查的习惯。教师可以讲年轻的祖冲之为了编纂历法,坚持不懈,反复求证的故事。当然所有的例子和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也必须是根据实际情况相结合,脱离的书本的教学只有皮没有骨,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缺乏了“精致的皮囊”,“枯骨”让人觉得一下子索然无味了起来。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根据课本的,就课本而言我们可以从材料,定理概念,等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能够学会知识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一些具体的问题。这并不是很难以达到的结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能力进行设问。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爱思考勤思考的好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抓住重点
数学学科德育范畴包含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四个领域。但是,在一节课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当挖掘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德育内容,择其一二作为一节课的德育渗透点。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更倡导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就比如经常出现在试题中的题型——分组问题。例如14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不用先教学生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规范操作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表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美。再进一步把问题进行总结,这时教师再进行方法的总结就恰好合适,教师的总结起到了规律性总结的作用,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比直接给出答案和方法更有意义。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分清主次,严密了思考过程。
3.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课堂质量却忽略了教师本身对学生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其实,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就比如,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充满激情热情澎湃,那么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的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要求老师与时俱进把握好时代的脉搏掌握好时代发展的精髓,如果教师把这一点溶入到教学活动中的话,那么学生也能接收新的信息,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能力强,甚至会出现模仿形式的学习行为,教师的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模仿的对象,这时教师会对他们造成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是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总结的人那么这种数学精神也会联系到他们的学习中。如果教师是一个穿戴整齐思维严密,语言清晰的教师。那么,教师在数学的严谨性方面也带给学生影响。
因此还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对学生德育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备案中还应该注重逻辑性还有对于设问的严谨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多关心学生,不落下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合适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应试教育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及时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的数学德育作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结语:互联网+给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教学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厚的。在小学数学的德育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利用互联网+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莹.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山东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7(23):55-56.
[2]柳延伟.“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甘肃教育,2019(20):131.
- 【发布时间】2020/9/4 17:29:36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