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苗丽萍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化发展,英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教学核心更偏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正确理解英语教学的意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案,让学生可以学好英语,爱上英语,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这三点内容,更着重于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小学英语学科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能力、语言文化、语言思维和学习策略。在这四点中,语言能力是显性的,是最基础的方面,而语言思维、学习策略和语言文化这三点都是隐性的,需要通过语言能力才能显现出来。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2016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当前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此外,不少教师存在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缺少思维含量,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已与“互联网+”时代不相适应。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一、利用语音素材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知力,他们的精力比较充沛,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小学生的知识虽然有限,且语言文字也不丰富,但他们可以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取信息,简单来说,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应用优势,当我们教到某一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老师要合理规划教学进程,争取不让每个学生掉队,创设系统性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形成记忆思维,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主动性的去学习英语,语言的构建要结合课堂内容,不能偏题,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就要构思好这节课的大概流程,让学生们多听多写,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加强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学习的机会。比如在教“friendship”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先让学生自己预习一会,然后播放一遍录音,然后根据“friendship”提出相关性内容的问题:“Who is your best friend?He/she is a what kind of person?”通过问题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这种方式比较直接,且问题浅显易懂,学生也容易接受,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二、 通过教学设计中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的实践性比较强,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为老师提供一个具体的教学思路,让老师知道该怎么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比较直接,且情感丰富,情感教育也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融入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潜在的情绪,促进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英语学习。比如在“My family”这一教学内容中,老师可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设计角色扮演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性扮演家庭中的各个成员,让学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通过游戏元素和情景元素的导入,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融入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对扮演角色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课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英语的认知是存在偏差的,不同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单纯喜欢英语某一部分的内容,有的学生为了成绩而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真正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使得英语教学缺少了实质性的意义,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老师要合理调控英语教学的均衡性。比如在讲解“Look at the monkey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Monkeys动作的图片,然后根据图片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图片上的猴子在游泳,学生肯定会第一时间认出来,通过讨论之后他们说:“They are swimming。”问题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思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发现这类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首先会检查自己回答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老师的提示逐渐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讨论+问题导入”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平衡学生认知上的偏差。
  三、通过课外阅读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中还包含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过程中要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情境、语境中学习并巩固语言,且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此外,教师要注重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能力、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判断能力、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它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语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结语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凌文根.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6). 
  [2]李改玲.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7(24). 
  [3]陈凯.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世纪教育导刊,2017(1).
  • 【发布时间】2020/9/4 17:31:56
  • 【点击频次】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