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做好一轮复习策略

 

【作者】 柳庆军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有效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是所有高三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高考复习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好第一轮复习。因为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甚至对高考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轮复习时间一般安排在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底。主要目的是牢固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每个考点,做到考点问题化、系统化、清晰化。在这一阶段,2021届高考考试说明尚未完全明确,可以借用2020届考试说明,按照考点要求进行系统复习。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说明,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还要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再就是研究近五年全国文综合政治部分试题,了解试卷结构及其变化,了解题型及其变化,把握命题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复习。
  一、分析2020考情,明确复习方向
  2020年全国Ⅱ卷命题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上较之往年基本稳定,整体难度适中。在试卷结构方面,选择题仍继承了往年的组合式选择题型,达到12道,使其成为选择题中的重点题型。选择题12-15题是经济生活,16-18题是政治生活,19-20题是文化生活,21-23题是生活与哲学,即4323的结构。主观题则相对比较平稳,仍由38题经济,39题政治,40题哲学、文化及开放题构成。
  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相结合,学生在阅读选项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掌握的易错点和易混点去排除选项,再将选项结合实证材料进行比对,选出正确答案。主观题答题指向明确,主要是小切口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阅读问题和材料,通过搜集、分析、处理信息,能提取有效信息,体现了徐爱生学科应用的能力。试题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一定创新,试题力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从命题方式来说,试卷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既让学生有获得感,又引导学生打牢基础;同时,更要注重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没有市场,既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又引导学生注重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素养的提升。
  2020年高考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素养的考查,以此来检测学生的通用性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而引导学生夯实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全国Ⅱ卷第39题围绕今年全国两会审议、讨论民法典草案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优势,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的考查。
  创新性是高考评价体系重要的考查要求,有助于选拔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2020年高考试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要求考生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例如,全国Ⅱ卷第40题以网红、教师、大学生和海归人员等青年的扶贫故事为素材,展示青年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聪明才智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事迹,引导学生从新时代优秀青年的奋发有为中受到启发和感染,思考自身如何树立理想信念,担当时代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价值。又如,2020年全国文科综合Ⅱ卷第39题要求考生面对“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问题,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恰当的设计,强调见解的独到性。
  二、研究当年考情,总结失分原因
  2020高考后,采访了几名考生,让他们谈了谈丢分原因,归结起来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失分是由于“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敏”、“表达不够清楚”、“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审题错误”、“书写不够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出现这些问题的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和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有关。
  通过考情分析和学情分析,一轮复习应该是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夯实基础,注重实效。
  要夯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1.加强基础识记,为知识调用提供必要保证。
  针对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不全面,坚持课堂提问与课下抽查相结合。把课前5分钟提问和利用月考前课堂提问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多利用课下加强提问检查;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采取限时提问,即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知识点的记忆。在知识点的识记形式上,可以是背诵,可以是限时默写。
  2.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使其内化于心。
  在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记忆知识点。记忆知识点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单元题(明白本单元要讲知识点的总体范围)→课题(进一步明确该课题下分几个框题来讲解,弄清框与框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讲述的主要内容)→目题→具体知识点。这样从整体上构建了单元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讲”即通过点线面结合构架知识网络。通过细读和记忆,学生对某个考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尚不准确,对知识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也欠深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在生活与社会问题的情镜中正确把握考点的具体要求,归纳考点中相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板块,建立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构建书本知识,既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又要有微观上的深化,尤其是对主干知识的深化。构建书本知识可详可略,总的要求是准确把握知识,明确知识的界点,即知识的范围。
  (二)坚持“以题带点”。
  在第一轮复习时,要坚持“以题带点”。因为在一轮复习中适当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将教材知识得以运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答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对题型进行归类训练,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提高答题准确率。在练习的基础上,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一套解题方法和套路,并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要求的理解、感悟、熟悉并规范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提高大脑思维活动对各种题型解题反应的准备性和灵敏性。
  (三)重视时政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把时政材料引入课堂。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分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多个角度。
  时政材料的呈现方式:文字、图片、图表类等。可以形成复习材料打印给学生,以文件形式通过微信或qq发送给学生,视频材料和音频材料可以通过一体机播放。在复习中,可以用时政材料导入一堂课。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解题能力体现出来。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政治客观题为代表,这种题型考查学生组织、归纳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对论述题无从下手。要想答好论述题首先要提高审题能力。一审“设问”,这是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具体包括审读判断清楚“设问”的限定范围(政治、经济、哲学还是文化作答),审读判断清楚 “设问”限定的侧重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二审“材料”,这是解题的前提与基础。认真、仔细、全面、快捷地审读所给材料,领悟材料所包含的内涵,在材料中找出可以为论题服务的语句,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要抓住“题眼”。通过审题找准答题点,这样才能准确调动相关知识答题。
  (五)教师课堂基本要求
  教师要改变讲满堂的复习思路,每节课要精讲、尽量少讲,重点、难点知识讲透讲精,一般知识一带而过、点到为止。练习要适量。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课方法、看书方法、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告知。复习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教学反馈不断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哪怕放慢速度降低标准,也要稳打稳扎,为二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明确奋斗目标
  高三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况。外在表现为:应付式地看教材,过分地依赖教师,很少会主动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老师要求识记的知识点就死背,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很少进行反思等。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呢?我们不难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启示:要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就需要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动机——考入理想的大学。在有了实现自我的动机下,使学生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从而改变那种“要我学”的现状。
  (七)引导学生加强反思,促使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对于经常犯的典型错误,要加以总结归纳,理清错因和纠正办法。把相近相反的知识归纳到一起加以联系比较,增强辨别选择题错项异项的能力。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及模拟考结束后,首先要反思考试得失。总结本次考试进步的方面,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出失分的原因。
  总之,第一轮复习无论什么课型,都要遵循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强化能力,不断互动,拓展延伸的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自我发现问题,自主纠正错误,自己归纳总结规律技巧,这样学生才能应对未来高考!
  • 【发布时间】2020/9/4 17:34:13
  • 【点击频次】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