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
【正文】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中已经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进行,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尝试和实践,试对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作简单的阐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一个人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信息素养各个层面往往是综合出现的,有获取信息的需要才有了获取信息的行动,获取了有关信息后,有必定对此进行判断、加工、处理,是信息为我所用。信息素养也就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得到培养、提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各软件灵活应用,各项功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总格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丰富,正确获取、处理、应用信息能力就如同“读、写”能力一样是人必备能力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提高;反之,中学生若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多中学生经受不住虚拟世界的诱惑,从而上网成瘾,无法自拔,以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出现偏颇现象。由网络引发的中学生犯罪与日俱增,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力、欺诈、色情等内容,一些中学生受暴力游戏及黄色网站的诱惑最终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十分必要。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所谓信息素养主要包涵以下五方面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获取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探讨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积极营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例如我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首先结合书中所给的制作范例,将幻灯片的制作流程和方法作成课件,在上第一堂课时播放给学生看,在讲flash时先制作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小动画播放给他们看,课件中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对学习内容的流畅演绎不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勾起了他们心底跃跃欲试的冲动,无形中提高了获取多种信息的兴趣。
2.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是信息能力的表现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能力,除了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如果离开基础知识,信息能力的形成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能力在各学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将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正好是培养学生发挥信息,发掘学生多种潜能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如果在语文、数学与英语教学中推广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在学科中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已有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相关任务,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方面的学科知识,而且由于需要使用键盘打字、使用网络检索有关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完成学习任,因而能够提高学生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由于体会到信息系统能够十分方便地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呈现信息、传播信息和解决问题,学生会感到信息技术的便利、实用,由此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与情感;具有这种意识、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他们会怀着好奇心开始钻研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奥秘,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3.转化学生上网观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据调查,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一节时,教师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在完成教学内容前一周,教师可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4.采取多元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不同就是它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实践性是其最重要的特性。如果教师以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将会过多强调信息技术原理, 偏于机械记忆,操作性不强,忽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才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二四四”多元模式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所谓“二四四”评价模式就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论记忆理解能力进行了多元化的综合性评价。其中情感、态度方面占评价的20%,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占40%,理论记忆理解能力方面占40%。“二?四?四”评价模式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用来督促学生在上课时具有良好的状态;对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价部分主要通过学生上交的作品质量来认定,这部分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作品,形式可多样。以评价他们学习效果,激发创造思维。例如在学习word操作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交一件电子报刊,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记忆理解能力方面评价可以通过笔试方式进行认定,这部分是结果性评价,主要用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证明“二?四?四”多元评价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平时动手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强调督促学生自觉培养信息素养。
5、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让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百育德为先,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给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网络应用的推广,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在出现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恶搞同学肖像等信息伦理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纠正,使学生在传播信息时,对社会和他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进行利害剖析,加强人文、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活动,特别是在网络的信息活动中,养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例如在讲《搜索新途径-网上搜索》一课布置课堂练习时,我在黑板上列出2-3个搜索题目: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如何看待中学生进网吧现象;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同学自由结合、自主选题,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小作文。在下节课时,我将优秀的文章下发到学生机上,让全班同学与老师一起共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在网络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遵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达到了教学效果。
总之,当前的信息技术新课改目标在于提升完善自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网络环境这一新的教学物质基础,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理想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一个人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信息素养各个层面往往是综合出现的,有获取信息的需要才有了获取信息的行动,获取了有关信息后,有必定对此进行判断、加工、处理,是信息为我所用。信息素养也就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得到培养、提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各软件灵活应用,各项功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总格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丰富,正确获取、处理、应用信息能力就如同“读、写”能力一样是人必备能力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提高;反之,中学生若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多中学生经受不住虚拟世界的诱惑,从而上网成瘾,无法自拔,以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出现偏颇现象。由网络引发的中学生犯罪与日俱增,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力、欺诈、色情等内容,一些中学生受暴力游戏及黄色网站的诱惑最终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十分必要。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所谓信息素养主要包涵以下五方面内容: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获取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探讨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积极营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例如我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首先结合书中所给的制作范例,将幻灯片的制作流程和方法作成课件,在上第一堂课时播放给学生看,在讲flash时先制作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小动画播放给他们看,课件中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对学习内容的流畅演绎不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勾起了他们心底跃跃欲试的冲动,无形中提高了获取多种信息的兴趣。
2.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是信息能力的表现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能力,除了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外,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如果离开基础知识,信息能力的形成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能力在各学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将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正好是培养学生发挥信息,发掘学生多种潜能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如果在语文、数学与英语教学中推广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在学科中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已有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相关任务,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方面的学科知识,而且由于需要使用键盘打字、使用网络检索有关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完成学习任,因而能够提高学生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由于体会到信息系统能够十分方便地组织信息、表达信息、呈现信息、传播信息和解决问题,学生会感到信息技术的便利、实用,由此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与情感;具有这种意识、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他们会怀着好奇心开始钻研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奥秘,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3.转化学生上网观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据调查,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一节时,教师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在完成教学内容前一周,教师可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4.采取多元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不同就是它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实践性是其最重要的特性。如果教师以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将会过多强调信息技术原理, 偏于机械记忆,操作性不强,忽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才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二四四”多元模式来作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所谓“二四四”评价模式就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理论记忆理解能力进行了多元化的综合性评价。其中情感、态度方面占评价的20%,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占40%,理论记忆理解能力方面占40%。“二?四?四”评价模式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用来督促学生在上课时具有良好的状态;对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价部分主要通过学生上交的作品质量来认定,这部分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教师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作品,形式可多样。以评价他们学习效果,激发创造思维。例如在学习word操作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交一件电子报刊,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记忆理解能力方面评价可以通过笔试方式进行认定,这部分是结果性评价,主要用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证明“二?四?四”多元评价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平时动手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强调督促学生自觉培养信息素养。
5、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让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百育德为先,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给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网络应用的推广,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在出现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恶搞同学肖像等信息伦理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纠正,使学生在传播信息时,对社会和他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进行利害剖析,加强人文、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活动,特别是在网络的信息活动中,养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例如在讲《搜索新途径-网上搜索》一课布置课堂练习时,我在黑板上列出2-3个搜索题目: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如何看待中学生进网吧现象;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同学自由结合、自主选题,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小作文。在下节课时,我将优秀的文章下发到学生机上,让全班同学与老师一起共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在网络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遵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达到了教学效果。
总之,当前的信息技术新课改目标在于提升完善自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网络环境这一新的教学物质基础,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理想平台。
- 【发布时间】2020/9/4 17:35:22
- 【点击频次】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