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者】 曹 雯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有利于建构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走得更远呢?
  【关键词】 读好诗句;了解诗意;悟好诗情;搞好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古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能促进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下面我来浅谈一下我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读好诗句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它特别适合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像“月出惊山鸟,清泉石上流。”这样富有汉语音韵美和意境美的文字,不诵读是很难体会到蕴藏于其中的美感的。 所以,古诗文教学应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好的朗读就是分析,好的背诵就是理解和鉴赏的前提。当然这里诵读也是有要求的,即:一是读正确,音准。南宋朱熹对读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我觉得概括得真好。二是读出节奏:四言为“二二”节奏,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五言有“二二一”及“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七言有“二二三”、“二二二一”以及“二二一二”节奏,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三是读出情感。如,《春夜喜雨》读得开心愉悦,《望天门山》要读得豪迈奔放,《诗经 采薇》缓慢沉重。总之,只有反复吟诵,才能体会到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洋溢的那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才能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二、了解诗意
  古诗词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气息。不同时代的人,其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样,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样的;同一时代不同的人,其观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关注度不同,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心路历程也不会一样,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样。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就照本宣科地讲解古诗词,学生就很难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相当于找到了打开古诗词殿堂大门的钥匙。不过有些诗句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理解,比如:词中的意象和用典。什么是“意象”?意,是作者的心意体验、思想情感。 象,指客观的具体的事物;古诗词中的很多意象是民族特有的文化情愫和独特象征意义。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荷花——出尘脱俗;菊花——高洁品质。月亮——思乡怀人……当然,教师在实践中可以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
  三、悟好诗情
  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环节。古诗中诗人常常通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史寄兴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或人文情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放飞想象去深入诗歌的字里行间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完成与诗的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除了反复诵读来感悟以外,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也能帮学生悟诗情,此外,抓住诗歌的关键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一句中,一个“孤”字就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心情衬托出来,当然,一个“孤”字同时作为情感引线引出了诗人更为坚定的那份初心——“一片冰心在玉壶”!而诗人想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这份情感,只有学生在反复诵读放飞想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才能明白。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唯有这样循序渐进的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四、搞好拓展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古诗词的空间,让诗词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1、向学生推荐一些古诗词,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扩展,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生活中感悟陶冶。2、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情感、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3、定期(课外活动或周末)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如“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诗人笔下的梅、松、菊、竹”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或者家长成为主讲,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4、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古诗词教学才真正实现了价值,达到了境界。
  总之,古诗词凝聚着我们古圣先贤的心血和智慧,是我们优秀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古诗词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思想信息,在教学中只有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才能让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妙趣横生,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20/9/4 17:35:38
  • 【点击频次】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