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情感视域下的幼儿语言教育

 

【作者】 马 燕

【机构】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红旗幼儿园

【摘要】 幼儿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幼儿教育中的语言学习对于孩子来讲是其今后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对孩子的自身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从情感视域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研究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情感视域下的幼儿语言教育来展开论述,对其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希望对今后广大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上有所帮助。

【关键词】 情感视域,幼儿教育,语言;
【正文】

 引言

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幼儿来讲,其在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发展中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没有投入充沛的感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情感视域下的幼儿教育具体是指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进行相关教学时,恰当融入感情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词汇和句子,也能对幼儿的心灵起到滋养作用,有利于幼儿的性格、品格的塑造。

1情感视域下的幼儿语言教育问题

1.1教师的日常语言存在问题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时间占据了其一天时间中的大部分,因此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语言的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所处的这个时期是模仿力极强的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极其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然而如今的现状是,很多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时还能注意一下语调的抑扬顿挫,但是一旦脱离了教学就会放松下来,语调平淡。尤其是在朗读故事时,为了加快完成任务,加快语速、毫无情感投入。另外在平时和幼儿的交流过程中也缺乏感情,大都是命令式的口吻,很少有教师平静的与幼儿进行深入交流。

1.2缺乏语言之外的其它交流

语言并不是人类交流的唯一方式,肢体交流、表情交流也都是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丰富的情感往往会通过肢体和表情而表露地更加自然生动。但是如今教师和幼儿之前缺乏这些交流方式。但是有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加入眼神交流或肢体交流对教学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当一名幼儿表现和突出,教师除了口头上进行表扬,还应该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甚至还可以亲一亲他,幼儿可以从中充分体会到教师的爱与关心。也比单纯的“你真棒”更能让幼儿体会到教师的“鼓励”情感。相反,教师也一定要注意眼神、行动带来的副作用。幼儿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一个眼神不仅能传达鼓励,也能让幼儿感到沮丧和委屈。

1.3教学过程中的感情不够充沛

教师过于重视教学成果,这回导致在遇到一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幼儿时,过于关心其是否听话,是否听懂授课内容,是否完成布置作业等。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投入,对于幼儿心中到底是怎样想的一无所知。幼儿的思维方式往往表现出异于成年人的特点,这需要教师与之不断进行交流,而交流时不能以教师的命令式询问为主,而是应该将幼儿当成朋友一样投入感情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2问题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都或多或少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幼儿园中,这里将其产生的原因总结为两点,一是幼儿园相关制度过于僵化死板;二是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般来说为了量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幼儿园往往会制定一些制度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例如规定吃饭的速度、上厕所的速度、看动画听故事的安静程度等。我们需要知道,幼儿的成长具有循序渐进,个体差异化较大的特点,这些制度固然可以方便幼儿园管理,但却是违背幼儿成长特点,不利于幼儿天性发展的。更是不能带给幼儿爱和关心的。

另一方面,教师的综合素养低下会导致教师将生活中不好的情绪带到教学中,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不重视平时的说话语速、语调。过分地管理幼儿而不是与幼儿交流。自然平时没有形成好的示范作用,教学时的情感控制不到位,加上与幼儿缺乏情感交流,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幼儿的语言教学效果与日俱下。

3基于情感视域的幼儿语言教育策略

3.1日常做好示范作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都是影响幼儿学习成长的直接因素。利用幼儿较强的模仿能力,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渗透式教学,为今后的有效语言教学打好基础。这要求教师平时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各方面能力,坚持使用规范普通话,让幼儿处于规范语言的环境中。在语言表达时,教师要做到口齿清晰,在朗读故事时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例如当开饭时,教师要热情,积极,向上说出:“开饭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吃饭是一件值得庆祝和开心的事情。另外在一些方言口音较重的地区,教师也要发现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别,积极教学这些差异点。例如西南地区的平翘舌在方言中往往不规范,那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纠正。

3.2幼儿园管理生活化

幼儿园的管理应该尽量避免生硬、刻板。要知道人性化的管理才能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氛围,才能有效开展工作,从而根本上改善教育工作中缺乏情感的问题。例如在吃饭时,不要规定速度,不要鼓励教师使用强制性语言来敦促幼儿加快进食速度,少一些量化标准。同时也要深入了解幼儿实际情况,基于这些情况和存在不良现象问题来制定管理制度。为语言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3.3引导幼儿自我表达

语言的学习最后还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因此要不断加强实践。幼儿的思考方式和兴趣点往往和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鼓励幼儿自我表达不仅可以帮助训练幼儿语言能力,还能让教师对其思想情况有深入了解,有利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具体方法有:当秋天来临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公园捡落叶。回到班级上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落叶是什么样子的,表达一下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观察幼儿的心情起伏,积极与之进行交流。也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述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开心的事情。在交流的过程中,与幼儿建立信任,逐步摸清楚幼儿的思考习惯和方式,从而针对性的对进行相关教学。

4结束语

幼儿语言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投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通过一言一行来起到带头作用,为今后正式的语言教学坚定基础,积极发现动“情”点,积极鼓励孩子们。同时也要和家长充分沟通,互相配合来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美娟.基于情感视域下的幼儿语言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

[2]徐娅婷.情感视域下的幼儿语言教学创新设计探微[J].内蒙古教育,2017,(20.


  • 【发布时间】2020/9/4 17:36:55
  • 【点击频次】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