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有效提问,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与能力,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问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仍存在提问无效、提问范围过小、提问难度不适宜等问题。本文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找寻有效提问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教学质量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须教有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巧妙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抓住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提问要能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需要教师进一步去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设置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呢?接下来笔者进行分析研究。
1、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喜好,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提问自然生成。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不易直接提问思维深度、广度较大的问题,容易让学生有一种挫败感,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仅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又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课堂提问尽可能涉及面广
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教师不仅要设置好问题,还要对提问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专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等及下游的学生有可能受到冷落。这样教师的课堂提问看起来一帆风顺,中间没有烦琐的过程,但是也降低了中、下游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怕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不好好学习,于是总是提问他们。还有的教师提问对象毫无章法可言,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达不到提问的真正效果。教师必须将每节课的问题提前设置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课堂提问的范围要拓宽,让学生都能融入问题中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问时所选的学生是对问题能回答或基本能回答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课堂提问也要因材施教,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去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去提问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学习差的学生因为上课的时候教师提问到自己也会珍惜机会,重拾学习的信心。
3、讲究提问技巧
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艺术。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反之则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提问技巧”首先要关注到所有学生,做到“以生为本”,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再有教师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只有通过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更加和谐。针对不同问题,教师要变换不同的提问方式,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一问一答”式的浅层面,而是要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生成更多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对于巩固知识类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对于思维量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4、把握提问时机
教学并不是教师通过预设按部就班就能完成的一项工作,它是顺应学生思维实现生成的一个过程。有效性提问就是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让提问自然生成,这样就不再是教师的提问,而是学生发自内心地对知识的探究。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是动态的,可以在知识生长处,也可以在思维拓展处,还可以在课堂评价时,但只有把握时机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的力量。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知识的生长处进行提问,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感悟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系统的认知体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要的思维拓展是不可或缺的,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教“教材”这一浅层面,而是要深挖教材,通过适时的提问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在思维拓展处提问,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的问题要达成“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5、倾听学生完整地回答
问题的过程很多教师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就直接讲解问题,根本就没有去了解学生形成错误答案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没有从细小的知识点去纠正学生的思路。教师应该去倾听学生整体的思路,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在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如何一步步地构思,这样学生更加了解解题的思路,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在不断提高自身提问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更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点睛”或“桥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刍议[J]. 孟令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20(15)
[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 郭东林. 甘肃教育. 2019(18)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教学质量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须教有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巧妙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抓住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提问要能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需要教师进一步去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设置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呢?接下来笔者进行分析研究。
1、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喜好,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提问自然生成。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不易直接提问思维深度、广度较大的问题,容易让学生有一种挫败感,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仅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又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课堂提问尽可能涉及面广
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不一,教师不仅要设置好问题,还要对提问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专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等及下游的学生有可能受到冷落。这样教师的课堂提问看起来一帆风顺,中间没有烦琐的过程,但是也降低了中、下游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怕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不好好学习,于是总是提问他们。还有的教师提问对象毫无章法可言,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达不到提问的真正效果。教师必须将每节课的问题提前设置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课堂提问的范围要拓宽,让学生都能融入问题中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问时所选的学生是对问题能回答或基本能回答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课堂提问也要因材施教,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去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去提问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学习差的学生因为上课的时候教师提问到自己也会珍惜机会,重拾学习的信心。
3、讲究提问技巧
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艺术。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反之则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提问技巧”首先要关注到所有学生,做到“以生为本”,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再有教师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只有通过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更加和谐。针对不同问题,教师要变换不同的提问方式,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一问一答”式的浅层面,而是要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生成更多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对于巩固知识类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对于思维量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4、把握提问时机
教学并不是教师通过预设按部就班就能完成的一项工作,它是顺应学生思维实现生成的一个过程。有效性提问就是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让提问自然生成,这样就不再是教师的提问,而是学生发自内心地对知识的探究。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是动态的,可以在知识生长处,也可以在思维拓展处,还可以在课堂评价时,但只有把握时机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思维的力量。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知识的生长处进行提问,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感悟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系统的认知体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要的思维拓展是不可或缺的,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教“教材”这一浅层面,而是要深挖教材,通过适时的提问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在思维拓展处提问,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的问题要达成“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5、倾听学生完整地回答
问题的过程很多教师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就直接讲解问题,根本就没有去了解学生形成错误答案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没有从细小的知识点去纠正学生的思路。教师应该去倾听学生整体的思路,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在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如何一步步地构思,这样学生更加了解解题的思路,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在不断提高自身提问水平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更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点睛”或“桥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刍议[J]. 孟令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20(15)
[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 郭东林. 甘肃教育. 2019(18)
- 【发布时间】2020/9/4 17:37:08
- 【点击频次】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