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作者】 史小琼

【机构】 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亚龙乡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 阶段是人生奠基和人格形成 的重要 时期 ,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的个人习惯,培养幼儿的集体生活意识,并且能够促进幼儿语言、交流、思考能力的综合发展;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幼儿兴趣的培养,重视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满足幼儿的精神需求。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显得还相对薄弱。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作者以甘孜州学前教育为例为例 ,剖析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对于后期的教育阶段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对于后期的教学阶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能够帮助幼儿具备接受下一步教育的准备,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养成相应的能力,以便于幼儿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的顺利。通过有效的学前阶段,幼儿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的独立,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快的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对于幼儿 今后的学习阶段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现阶段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幼儿在家庭中都是受到两代人的宠爱,特别是老人,对于幼儿更是宠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虽然在幼儿时期溺爱的危害不能及时的显现出来,但是这对于幼儿后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损害,对于幼儿人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及时的帮助幼儿纠正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看管,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共组,这对于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阶段的教育中,虽然近些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幼儿园的短缺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还有经济发展的制约,当地的幼儿园数量比较少,很多适龄的儿童不能及时的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有些地区的幼儿园为了满足更多幼儿的上学需求,只能扩充班级的幼儿数量,很多班级的幼儿数量已经严重超额,这不仅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且也无法保证幼儿的学习质量。特别是一些各方面都具有优势的幼儿园,班级扩充的情况更是普遍,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其次,教师资源的匮乏也是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一大因素。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有教师的有效参与才能使教学活动发挥出应有的效力。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幼儿园都面临这教师紧缺的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的偏远地区,生活各方面都不方便,很多年轻的教师不愿意留在学校教学;虽然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几所师范院校,但是很多幼儿在毕业后都选择外出工作,没有留在当地。目前部分民办的幼儿机构里,很多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不达标,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少,幼儿园里很少开展对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有效措施  

 1. 强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要想提高学前阶段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有:第一,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并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并且很多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比较低,通过定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可以针对教师的现有状况进行有效的培训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教师的职业素养;只有教师具备较全面的知识,才能够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第二,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有效的改进,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与研究,针对每一时期的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管理者及时的转变管理方式。第三就是对于教师要制定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有很多教师虽然在职,但是不满足当前的工作状况,导致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于教学的准备也不积极,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幼儿园可以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教师积极主动的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而且通过这样的制度,还可以留住一些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各幼儿园还可以与当地的高校进行对接工作,给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岗位,以此来带动幼儿园教师的能力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在地区之间采取帮扶活动,一些优质的幼儿园可以定期派优秀的教师到其他幼儿园进行交流学习,通过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促进幼儿园之间的有效提升。

2. 重视双语教学,促进幼儿发展

双语教学也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今后的学习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中,首先要完善适用当地教学情况的双语教材,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点的凸显,并且教材内容要有助于国家团结、民族进步。其次,要积极的引入双语教学的优秀人才,提高当地的双语教学质量;还要定期的派送老师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的促进当地双语教学的发展。对于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于后期的编写工作,通过有效的调查与研究,寻找到一个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发展需要的双语教材。

总之,学前阶段的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这个阶段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以及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养成,因此我们要重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前阶段的教育。想要有效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前阶段的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个部门对于现有的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与优化,加大对于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增加学校的软实力建设;各幼儿园要不断的吸取其它地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理念,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改进,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理念,以此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能力与教学水平;此外还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与监管,加大对于学前阶段教学的投入,对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屈艳娜.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才智.2016(33)

[2]杜燕红. 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3]郝宸钰.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现状、成因及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4]王嘉毅,许洁英.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  19993


  • 【发布时间】2020/9/23 10:21:09
  • 【点击频次】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