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集体备课——让语文以更美的姿态起舞
【关键词】 ;
【正文】 有人把语文教学比作“带着镣铐的舞蹈”,束缚,悲壮而缺少精彩。不少老师在夹缝中艰难地行走,也曾经困惑,迷茫。新课程如一缕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学校着手进行教学改革:从最初的“六步教学法”学案导学教学新模式探究,到“以学定教”教师集体备课促进课堂高效,再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转变,以及“语文主题”学习。我校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同时,始终不忘结合本校实际学情,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流于形式,不盲从,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懂得回顾,沉思再前进。下面回顾我校在集体备课初探中的一些想法,做法。
传统的独立备课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了完成事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主动性被束缚,创造性被扼杀。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显然,传统的教学观和备课观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上述品质的,必须改变,而关键是教师要及时转变备课观念、教学观念,从过去的研究“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转变为集体研究“学生怎样学”,钻研教材等问题。所以,老师在新课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集众多学情于一处,共谋对策;集众人智慧于一案,充满张力。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语文科组的老师集中在小组备课室里关上门讨论完教案和课件就完事了,集体备课的全过程还包括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中心发言人要先上课试讲,其他老师听课。听课的老师要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的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再集中提出修正;而对于其优点就要学习借鉴,力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尽善尽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通过课后评课来改正缺点,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马说》一课为例,展示我们的备课过程。按照“定标导学、合作探究、反馈提升”六步教学法总体模式框架,具体从确定目标,引领方向;创设情境,自然导入;链接资料,指导自学;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合作探究,以学代教;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这样六个方面研究讨论《马说》这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确定目标,引领方向
团队成员A:《马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手法独特,表意含蓄,不朗读很难领悟作品内涵,我认为朗读应该作为学习目标之一。你们怎么看?
团队成员B:的确,我非常赞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课堂上进行多种形式朗读。如学生大声自由读;单个学生展示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了文章内容,读懂了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注意语句的节奏停顿;学生自己读,读给同桌听;请个别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疏通文意之后,再朗读,我觉得,这时候就能读出感情、读出激情。
团队成员C:《马说》是一篇文言文,虽然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学习基础,但是我认为理解翻译重点词语、句子还应该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只有疏通好文意,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团队成员D:确实应该作为一个学习目标,正应了那句古话“磨刀不费砍柴工”,只有扫除了字词障碍,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字里行间流露的丰富情感。
团队成员E:《马说》一篇精彩的议论性古代散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食马者不识马的根本原因。我认为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应该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习目标。
团队成员F: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只有透彻理解了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本节课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以说一举两得呀!
主备人:根据咱们的研究讨论结果,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确定为:1、熟练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课文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主备人:我想好了两个导入方法,用“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或者用让学生说带“马”字的成语导入,哪个更适合呢?
团队成员C:我认为“伯乐相马”的故事更适合,“伯乐相马”的故事贴近文章内容,尤其当学生听到伯乐为千里马流泪并且盖上自己的粗布衣裳后,千里马抬头嘶叫,声音直冲云霄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心中百感交集。这时候学习《马说》,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团队成员E:我也觉得“伯乐相马”的故事更适合。学生说带“马”字的成语导入,学生说的成语五花八门,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没有引领铺垫的作用,还是“伯乐相马”的故事更适合。
主备人:经过大家研讨这么一说,我就毫无疑问地确定用“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三、链接资料,指导自学
主备人:这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以学定教”,课堂上应该重点体现在老师的巧妙引领、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效果,那么如何引领、指导学生自学呢?
团队成员A:我认为应该在幻灯片上出示文章的背景资料以及介绍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资料,让学生在这些资料以及学习目标的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
团队成员B:真是,学生知道背景资料以后,再次朗读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不幸命运。
团队成员E:在这我说两句,当学生想到文章写马的不幸遭遇又好像是写韩愈自己的时候,教师出示的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资料就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自然就明白了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表面是写千里马,实质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悲惨遭遇。
团队成员D:我认为光提示背景资料以及介绍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资料还不够,老师还应该出示自主学习要求,根据前面研讨的学习目标来确定。
团队成员E:你这么一说,我就想到了一个要求,初读课文,勾画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
团队成员F:那根据学习目标,第二个自主学习要求就应该是,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及含义写出来。
团队成员C:那第三个就确定为,三读课文,勾画出文中重点句子并翻译
主备人:这些自学要求都只停留在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上面,我觉得还应该有关于读懂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问题这方面的要求。
团队成员A:我想到了,那就确定为这样两个要求:1、边读边想,写出你读懂的内容2、反复朗读,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
四、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团队成员B: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反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记得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翔说过一句话,“读书是语文课堂的必备环节,即使已经读过,在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课文。”我觉得在这一环节应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朗读。
团队成员A:我觉得多形式、多层次朗读这种方式提得非常好,初读时应该大声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团队成员D:我也想到了一个,再读时应该是单个学生展示朗读,要求学生朗读出语气语调。
团队成员E:我觉得还应该进行全班齐读,要求学生朗读出情感与气势
主备人:集体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我自己预想时始终没整理出头绪来,这下好了,难题解决了。
五、合作探究,以学代教
主备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浅显,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能突破文章重难点的时候,我应该预设哪些问题呢?
团队成员F:我认为预设的问题不应该多,但是必须即全面,又紧紧围绕重难点内容。
团队成员D: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关于千里马遭遇的问题,怎么表述呢?
团队成员C:这样提问:千里马生活的状况怎么样?
团队成员E:这样提问挺好。
团队成员A:我也想到一个,那就是:你对千里马的生活境遇和养马人的表现持怎样的态度?揣摩一下,你的态度和作者一样吗?
团队成员B:我觉得还应该预设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主备人:大家预设的这几个问题囊括了中心内容与重点写作手法,就这样定了。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主备人:每当学习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章时,我都想设计一个好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提升精神境界或者学会应变能力,时刻保持头脑灵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还没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们觉得怎么样?
团队成员B:我认为这个问题挺好,学生们能够设身处地并且结合当今社会现状,从多角度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实意义很强。
团队成员D:我觉得这个问题,学生会非常感兴趣。问题本身赢得了学生的心理,哪个学生不想当千里马呀!谁不想得到重用赏识,成就一番事业呀!
主备人:那就敲定了。接下来我就带上集体的智慧,在课堂上展示“定标导学、合作探究、反馈提升”六步教学法。
在集体备课中,这些由真诚、勤奋、智慧缠绕而成的瞬间,往往在我们的争论商讨,笔尖的跃动中被铭记。余映潮老师有句非常浪漫的话:“语文教学永远是青春的。”我们希望带着一颗永远青春的心,跳出精彩无比,美轮美奂的舞蹈。
传统的独立备课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了完成事先设定的教学任务,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被动地跟着教师转,主动性被束缚,创造性被扼杀。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显然,传统的教学观和备课观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上述品质的,必须改变,而关键是教师要及时转变备课观念、教学观念,从过去的研究“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转变为集体研究“学生怎样学”,钻研教材等问题。所以,老师在新课改下首先也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集众多学情于一处,共谋对策;集众人智慧于一案,充满张力。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语文科组的老师集中在小组备课室里关上门讨论完教案和课件就完事了,集体备课的全过程还包括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中心发言人要先上课试讲,其他老师听课。听课的老师要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的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再集中提出修正;而对于其优点就要学习借鉴,力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尽善尽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通过课后评课来改正缺点,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马说》一课为例,展示我们的备课过程。按照“定标导学、合作探究、反馈提升”六步教学法总体模式框架,具体从确定目标,引领方向;创设情境,自然导入;链接资料,指导自学;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合作探究,以学代教;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这样六个方面研究讨论《马说》这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确定目标,引领方向
团队成员A:《马说》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手法独特,表意含蓄,不朗读很难领悟作品内涵,我认为朗读应该作为学习目标之一。你们怎么看?
团队成员B:的确,我非常赞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课堂上进行多种形式朗读。如学生大声自由读;单个学生展示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了文章内容,读懂了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注意语句的节奏停顿;学生自己读,读给同桌听;请个别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疏通文意之后,再朗读,我觉得,这时候就能读出感情、读出激情。
团队成员C:《马说》是一篇文言文,虽然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学习基础,但是我认为理解翻译重点词语、句子还应该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只有疏通好文意,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团队成员D:确实应该作为一个学习目标,正应了那句古话“磨刀不费砍柴工”,只有扫除了字词障碍,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字里行间流露的丰富情感。
团队成员E:《马说》一篇精彩的议论性古代散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食马者不识马的根本原因。我认为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应该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习目标。
团队成员F: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只有透彻理解了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本节课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以说一举两得呀!
主备人:根据咱们的研究讨论结果,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确定为:1、熟练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课文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主备人:我想好了两个导入方法,用“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或者用让学生说带“马”字的成语导入,哪个更适合呢?
团队成员C:我认为“伯乐相马”的故事更适合,“伯乐相马”的故事贴近文章内容,尤其当学生听到伯乐为千里马流泪并且盖上自己的粗布衣裳后,千里马抬头嘶叫,声音直冲云霄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心中百感交集。这时候学习《马说》,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团队成员E:我也觉得“伯乐相马”的故事更适合。学生说带“马”字的成语导入,学生说的成语五花八门,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没有引领铺垫的作用,还是“伯乐相马”的故事更适合。
主备人:经过大家研讨这么一说,我就毫无疑问地确定用“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三、链接资料,指导自学
主备人:这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以学定教”,课堂上应该重点体现在老师的巧妙引领、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效果,那么如何引领、指导学生自学呢?
团队成员A:我认为应该在幻灯片上出示文章的背景资料以及介绍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资料,让学生在这些资料以及学习目标的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
团队成员B:真是,学生知道背景资料以后,再次朗读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不幸命运。
团队成员E:在这我说两句,当学生想到文章写马的不幸遭遇又好像是写韩愈自己的时候,教师出示的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资料就会让学生恍然大悟,自然就明白了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表面是写千里马,实质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悲惨遭遇。
团队成员D:我认为光提示背景资料以及介绍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资料还不够,老师还应该出示自主学习要求,根据前面研讨的学习目标来确定。
团队成员E:你这么一说,我就想到了一个要求,初读课文,勾画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
团队成员F:那根据学习目标,第二个自主学习要求就应该是,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及含义写出来。
团队成员C:那第三个就确定为,三读课文,勾画出文中重点句子并翻译
主备人:这些自学要求都只停留在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上面,我觉得还应该有关于读懂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问题这方面的要求。
团队成员A:我想到了,那就确定为这样两个要求:1、边读边想,写出你读懂的内容2、反复朗读,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
四、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团队成员B: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反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记得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翔说过一句话,“读书是语文课堂的必备环节,即使已经读过,在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课文。”我觉得在这一环节应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朗读。
团队成员A:我觉得多形式、多层次朗读这种方式提得非常好,初读时应该大声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团队成员D:我也想到了一个,再读时应该是单个学生展示朗读,要求学生朗读出语气语调。
团队成员E:我觉得还应该进行全班齐读,要求学生朗读出情感与气势
主备人:集体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我自己预想时始终没整理出头绪来,这下好了,难题解决了。
五、合作探究,以学代教
主备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浅显,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能突破文章重难点的时候,我应该预设哪些问题呢?
团队成员F:我认为预设的问题不应该多,但是必须即全面,又紧紧围绕重难点内容。
团队成员D: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关于千里马遭遇的问题,怎么表述呢?
团队成员C:这样提问:千里马生活的状况怎么样?
团队成员E:这样提问挺好。
团队成员A:我也想到一个,那就是:你对千里马的生活境遇和养马人的表现持怎样的态度?揣摩一下,你的态度和作者一样吗?
团队成员B:我觉得还应该预设这样一个问题: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主备人:大家预设的这几个问题囊括了中心内容与重点写作手法,就这样定了。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主备人:每当学习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章时,我都想设计一个好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提升精神境界或者学会应变能力,时刻保持头脑灵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还没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们觉得怎么样?
团队成员B:我认为这个问题挺好,学生们能够设身处地并且结合当今社会现状,从多角度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实意义很强。
团队成员D:我觉得这个问题,学生会非常感兴趣。问题本身赢得了学生的心理,哪个学生不想当千里马呀!谁不想得到重用赏识,成就一番事业呀!
主备人:那就敲定了。接下来我就带上集体的智慧,在课堂上展示“定标导学、合作探究、反馈提升”六步教学法。
在集体备课中,这些由真诚、勤奋、智慧缠绕而成的瞬间,往往在我们的争论商讨,笔尖的跃动中被铭记。余映潮老师有句非常浪漫的话:“语文教学永远是青春的。”我们希望带着一颗永远青春的心,跳出精彩无比,美轮美奂的舞蹈。
- 【发布时间】2020/9/29 16:35:29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