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高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应用问题教学的策略

 

【作者】 寇少燕

【机构】 四川省宣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高三物理教学实践中,我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将问题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动态生成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促进整体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理论基础,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建构、创新等思维活动,在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合作和个体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从而实现物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高三物理教学实践中,我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将问题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动态生成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促进整体的提高。它在培养学生学会生成与学会合作,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课程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案预习,提出问题
  在高三复习中,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统一定购复习教辅用书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复习,无数学子在题海中拼杀、苦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并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尺度,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最为宝贵的地方,教师需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每节课应达到的复习目标,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钻研、积极思考。例如,在复习“圆周运动”时,我根据知识建立的自然过程,为学生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你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吗?(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满足什么关系?(3)火车转弯处的轨道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转弯的火车不脱轨或不受损坏?(4)当用杆、绳、管道等约束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要使物体不脱离轨道应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充分思考的时间,还能将预习时遇到的困惑上升成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导学稿的预习过程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困难所在,给课堂教学节省了不少时间。
  二、自学质疑,探究问题
  问题教学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及规律依据知识、能力、思维层次与结构拆分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结构知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首先自己会独立思考,在自己在解决不了时,就会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讨论交流,这样就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拓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空范围。例如,在复习“探究功与物体变化的关系”时,我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系列的问题链让学生提前预习,引导学生对本实验进行思考。(1)本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2)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来测量?(3)如何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速度怎么测量?(4)怎样做才能不考虑摩擦力做功,即拉力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小车受到合外力做功?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明确了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对实验原理、办法、步骤以及器材的选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进入实验室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充满期待,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真正的学习并非单独个体的认知或感悟,而是一种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集思广益,交流讨论,深化对问题的认识。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学生公正、客观地进行相互切磋,找准错因从而达到自主纠正,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实验操作技能不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是达不到记忆化的程度,学生实验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预演不到位,对老师的强调不够重视,以及在基本操作上、仪器的安装与衔接上、意外的没见过的情况的处理上,还存在着马马虎虎、不科学、不规范的情况,甚至区分不出细小差别的工具或仪器,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有的同学反复琢磨仍不能完成。因此,教师应巡回检查,发现不正确应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实验的各方面规范化,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有的单靠教师的示范纠正还照顾得不过来,须发动同组学生相互观察操作,相互纠正,对共同性问题应尽量利用现有的电教条件,引进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进行示范,进行操作画面定格或连贯展示。
  四、促进迁移,拓展问题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三物理复习中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问题,首先就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舍去其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性化模型。在模型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多途径、多方向、多侧面思考。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巩固提升,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在反思探究过程中,寻求启迪,进入持续思考和深入理解,并以此为学生搭建更高的思维平台。例如,学生实验教学,在技能培养、知识的验证和探索的过程中,也须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教师设置富有启发性的疑问或富有启发性的现象,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原因、寻找方法,实验中,教师讲的不宜太多,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另外,教师可通过改变题目条件,促进迁移,拓展问题,这种通过改变题目条件的做法,实质就是将一个题目变成了很多道同类型的题目,看起来只在一道题上做文章,实质解决了一大类型的问题,真正实现走出题海的理想。教师通过以上问题情境,拓宽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展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观的体现,它可以摒弃传统复习的题海战,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对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高三物理课堂复习效率。
  • 【发布时间】2020/9/29 16:36:14
  • 【点击频次】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