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计算准确性,让数学成绩起飞

 

【作者】 黄金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双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场景一:数学单元检测后,李老师在办公室分析同学们这次考试的得失情况,不断地小声嘀咕:
  “看嘛,张明同学光是计算错误就扣了15分,这个才急死人了!”
  “这个王乐,把八分之七看成七分之八,不然就是100分呀!”
  ……
  场景二:教室里,数学检测试卷发下来后,同学们“哀嚎”不断:
  李涵:“唉,要是我再细心点,不把这个口算题看错,我就是100分呀!”
  易晓:“我的第一名就被这道计算题给抛到九霄云外了,啊……”
  ……
  ——数学老师在学生检测后惋惜最多的,同学们在检测后后悔最多的,往往都是考试过程中的计算失误。
  要想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失误,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我平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一、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做任何事情,有扎实的基本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也是如此。只有练就扎实的计算基本功,才能让学生的计算少失误,甚至零失误。
  为了练好学生的计算基本功,我经常在课堂上用上几分钟时间来训练孩子们的口算能力。
  我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这个教学软件,用随机点名的方式抽取学生答问,根据回答准确性分别给学生个人和学生小组加分。通过这样的竞争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口算练习内容包括十以内的加减法、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口诀、各种计算定律的灵活运用……除了用随机点名这种抽取学生回答的方式外,我还利用抢答、轮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学生说出计算结果后,有时我会让他们说说快速计算出结果的技巧,老师加以肯定或作适当点拨。通过几年来坚持练习,我班孩子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二、培养细心的习惯
  古话说“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在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做题细心的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可以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丢分,十有七八是不够细心造成的,就像场景一中李老师说的情况,学生把八分之七看成七分之八。另外,把352抄写成325;递等式换行时,把乘号写成加号;把算式的尾巴抄丢了……这些粗心造成的失误数不胜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纠正。
  为了让学生养成计算细心的习惯,我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在心中默默“说题”,在做题过程中“做一步检查一步”。
  所谓“说题”,就是在学生下笔做题前,在心中先预想一下做题的各个步骤。在做多步计算题练习时,我会让学生先把题目默念两遍,让数字与符号在心中留下初步印象,再默想一下这道题目中,先计算哪一步,再计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这样,在下笔计算过程中,学生心中总会想着计算的步骤,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失计算的无谓失误。
  所谓“做一步检查一步”,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做多步计算练习题时,往往会“搬错家”的情况。学生往住会“搬错数字”,或者“搬错符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要求学生每完成一步,就回过头去看看,除了看看计算出来的新数字,还要看看其他的数字符号是否有错抄漏抄的情况。也许老师们会说:“哪这个要多用好多时间哟!”其实在进行这样的训练时,开始阶段确实会多用不少时间,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看得快了,形成了习惯,也多花不了多少时间。
  三、熟记特殊的数值
  在数学的计算中,有许多特殊的计算数值需要留意记在心中。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比如25和125的倍数,这种数值主要用于简便计算。看到25时,脑袋中要条件反射出与之匹配的数字,如2、4、6、8等,尤其是4,要在算式中想方设法变出4来。看到125时,头脑中也要想起2、4、8这几个数字,特别是8。只要记住了这几个数的搭配,简便计算时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六年级的计算中,还有一个特殊数值需要牢记,就是π的倍数,如3.14、6.28、9.42、12.56……因为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关于圆的计算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如果一个一个地算,由于有小数,就很容易出错。只要把π的倍数记下来,不仅可以增加计算准确性,还能节约计算的时间。
  当然,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不光能让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起飞,还培养了学生严谨做事的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好处。
  • 【发布时间】2020/9/29 16:36:28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