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 高克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寻求启发良机,并将启发和尝试相结合,注重“导”而非“牵;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初探

  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中,作为教学一线小学教师,肩负培育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师们应努力投身于教改的滚滚洪流之中,彻底更新教学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探讨、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与差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反之亦然。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以下意见与同仁分享。
  一、寻求启发良机
  俗言道,凡事讲良机,有了机遇就得抓住,抓住机遇事半功倍,失去机遇,就是错失良机,事倍功半。教学亦是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启发良机,及时实施启发式教学,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要特别注意方法,创造时机,把握时机才有利于发挥启发式教学的真正效果。才能达到启迪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智能,击中知识要害,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把启发式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在关键时刻进行启发,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启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启发。“启”顾名思义就是引导,提醒,点拨让学生拨开迷雾“发”则是学生在“启”的触动下,学生有“柳暗花明”之感,获得问题的解决方向,打开了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拨的问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逐渐引导,使学生有拨开云雾见到光明之感。比如学习了行程问后,继而学习工程问题时,首先引导学生把时间,路程、速度的关系弄明白,然后引导学生把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时间、工作速度、工作量的关系与之对照理解,记忆和运用,让学生从旧知识基础上过渡到新知识。例如: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000公里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0公里,乙每小时60公里,经多少小时车才能相遇?学习了这个问题后,再学习工程问题:甲、乙二人共同完成1000个零件,甲每小时做30个零件,乙每小时做70个零件,问他们多少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老师略加点拨启发,学生就会在就知识的基础上过度过来,很容易完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在此之前,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启发方式和启发提问,设计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深度要适当,有启发性,有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积极练习求得新知。
  二、将启发和尝试相结合
  启发,就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积极思考,能力探索,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尝试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亲自动动手,动脑去操作,我实践,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对学习有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在上课中必须注意将启发与学生的尝试相结合,使之体现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主动索取。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启发,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去主动探索新知识,去发现新问题,去获得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从而获取知识。比如教退位减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树上有15只鸟,飞走了9只,树上还剩几只?首先进行启发,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寻求找解题的方法。有的用数小棒的方法,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探索,发现解决方法很多,人人都或得了成功,领略了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和思的结合。
  三、注重“导”而非“牵”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古人告诫我们:启发式是一种教学表现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放手于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实施,启发式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导”就更显重要,它彰显启发发式教学的特点、策略和核心。目前在实施“导”和“牵”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比如教师扶收着学生走路不放手,不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等。这就严重偏离了“导”和“牵”的轨道。笔者认为在实施启发式教学中,应注重于“导”。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研究。教师只能引导、点拨。
  四、正确认识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讲授式教学教学模式自古有之。启发式教学是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进化产生的。目前,人们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关系仍然不能正确认识,尚存两种不同意见。认为,启发式教学应该提倡应用于教学中。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运用于教学中。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对两种教学模式间的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所致。启发式教学不是看课堂上是否热闹,是否活跃。而是要看教师是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经过了自己大脑的思考、分析、尝试和判断。讲授法也会时常应用在教学中,有的问题,知识点必须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理解。所以两种教学方法将其正确、恰当、巧妙的相结合,就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彻底走出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善用新的教学方法,就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给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代社会实用的新型人才。
  • 【发布时间】2020/9/29 16:41:21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