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英语教学方法漫谈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的学科。作为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以及课堂上师生互相作用的方式,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采用的手段。能够适应特定的社会环境、契合教学环境、服务教学对象、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最优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追求统一的、唯一的方法。
【关键词】 语法翻译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直接教学法
一、传统英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由不同教学阶段以及教学要求决定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法产生于改革外语教育的实践,受制于外语教育的目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长期相互依存的。各类教学法在见解方面相互借鉴,理论内容互相融合。历史上有很多种教学法,如自觉对比法(Conscious-comparative
Method)、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DirectMethod)、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情境法(Situational
LanguageTeachingApproach)、听说法(Audio-
lingualMethod)、视听法(Audio-VisualApproach)
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等。英语教学法不断更新,总是处于批判、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在不同心理学、语言学基础影响下,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掌握是早期传统教学法关注的主要方面,语言意义、语言功能的掌握则是后来一些教学法的关注点。直接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是现代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二、对英语教学中有关教学法方面问题的分析
对传统教学法产生较大影响的当属语法翻译法。虽然在我国的语言教学中,其存在的基础是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最好、最合适的,语法翻译法在培养语言技能方面较欠缺,过于偏重传授语言知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不足;情境教学法则是由于对母语的排斥而不能发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只重视使用目的语,不利于对语言知识点的彻底理解;交际教学法通过恰当的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课堂互动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是由于不提倡单纯的语法解释,无法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且对于外语教学中重要的读写能力有所忽视;任务教学法虽然能够通过设计各种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但是任务设计、课堂组织对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依赖性过高,并且不适合大班教学,课堂效率偏低,无法有效监督学生的个体表现;直接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但由于语言修养薄弱,遇到结构复杂的难句仅靠语感进行猜测,难免会有差池。
三、相应对策的探索
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语言知识体系。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因此,语言教学要以交际为中心,又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学习。语言翻译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摒弃了母语与目标语之间机械的比较和逐字逐句的翻译,实行以课文为中心的语音、词汇、语法综合教授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照语法翻译教学法,可采用词法—句法—演绎法—举例的方式;语法练习用汉译英练习,强调阅读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建构。此外,语法翻译教学法承认母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在课堂上对于汉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以及意义抽象的词汇,教师可以用汉语解释,省时高效;同时,通过比较英汉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灵活运用。教学法能否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任务教学法主张以任务组织教学,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分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让学习者合作、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学习、应用英语,教学理念较为先进。教师对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为出发点,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技能训练,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活动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生活阅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能促进英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等。例如课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媒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单元的中心主题;建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背诵、记忆教材内容或者根据课程内容提前安排小组排练表演并进行课堂展示等;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学习、讨论、陈述中。一个好的学习任务既有待实现的目标,又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施任务,学生参与活动,使知识重组与构建,摄入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图式进行交融、整合,达到学习目的[1]。情境教学法力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利用逼真的情境传递信息,引导学生逐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力、情感、创造力等。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拓宽教育空间,增强学生的感受性,强化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局限在教室中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空间的拓展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智慧课堂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序化、整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提升交际能力。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狭隘性、封闭性,延伸了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法。
【关键词】 语法翻译法;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直接教学法
一、传统英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法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由不同教学阶段以及教学要求决定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法产生于改革外语教育的实践,受制于外语教育的目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长期相互依存的。各类教学法在见解方面相互借鉴,理论内容互相融合。历史上有很多种教学法,如自觉对比法(Conscious-comparative
Method)、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DirectMethod)、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情境法(Situational
LanguageTeachingApproach)、听说法(Audio-
lingualMethod)、视听法(Audio-VisualApproach)
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等。英语教学法不断更新,总是处于批判、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在不同心理学、语言学基础影响下,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掌握是早期传统教学法关注的主要方面,语言意义、语言功能的掌握则是后来一些教学法的关注点。直接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是现代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二、对英语教学中有关教学法方面问题的分析
对传统教学法产生较大影响的当属语法翻译法。虽然在我国的语言教学中,其存在的基础是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最好、最合适的,语法翻译法在培养语言技能方面较欠缺,过于偏重传授语言知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不足;情境教学法则是由于对母语的排斥而不能发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只重视使用目的语,不利于对语言知识点的彻底理解;交际教学法通过恰当的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课堂互动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是由于不提倡单纯的语法解释,无法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且对于外语教学中重要的读写能力有所忽视;任务教学法虽然能够通过设计各种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但是任务设计、课堂组织对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依赖性过高,并且不适合大班教学,课堂效率偏低,无法有效监督学生的个体表现;直接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但由于语言修养薄弱,遇到结构复杂的难句仅靠语感进行猜测,难免会有差池。
三、相应对策的探索
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语言知识体系。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因此,语言教学要以交际为中心,又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学习。语言翻译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摒弃了母语与目标语之间机械的比较和逐字逐句的翻译,实行以课文为中心的语音、词汇、语法综合教授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照语法翻译教学法,可采用词法—句法—演绎法—举例的方式;语法练习用汉译英练习,强调阅读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建构。此外,语法翻译教学法承认母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在课堂上对于汉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以及意义抽象的词汇,教师可以用汉语解释,省时高效;同时,通过比较英汉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灵活运用。教学法能否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任务教学法主张以任务组织教学,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充分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让学习者合作、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学习、应用英语,教学理念较为先进。教师对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为出发点,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技能训练,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活动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生活阅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能促进英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等。例如课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媒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单元的中心主题;建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背诵、记忆教材内容或者根据课程内容提前安排小组排练表演并进行课堂展示等;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学习、讨论、陈述中。一个好的学习任务既有待实现的目标,又包含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施任务,学生参与活动,使知识重组与构建,摄入新信息,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图式进行交融、整合,达到学习目的[1]。情境教学法力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利用逼真的情境传递信息,引导学生逐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力、情感、创造力等。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拓宽教育空间,增强学生的感受性,强化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局限在教室中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空间的拓展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智慧课堂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使教学过程有序化、整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提升交际能力。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狭隘性、封闭性,延伸了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法。
- 【发布时间】2020/9/29 16:48:01
- 【点击频次】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