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微探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王雪梅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106团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高质量的发展,对需要的建设性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而培养这种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是需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的。小学数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还是各个学科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很多教育者的关注与探讨,而生活情境法的出现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方法。
  【关键词】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运用方法

  生活情境法可以将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加明白生活处处都是数学,而数学处处皆是生活。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本篇论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三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正确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老师构建具体的生活情景,促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涯打好基础。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因为年龄太小,思维未得到充分的发散,导致大部分的小学生难以理解老师讲的数学知识,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老师按照数学课本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学生在底下听讲的方式,有些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会拿些数学道具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单纯的靠老师的语言表述,学生由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强,再加上数学知识过于抽象与琐碎,便会使得学生理解不了老师讲的知识点,有的在课堂上理解了,等到自己做题时便会产生很多疑惑。
  1.2 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老师在数学教学方式上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是老师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对照着数学课本给学生讲课,但是课堂的效率却是比较低的,因为小学生不像高中生或者大学生那样有着很强的自制力,他们的天性是爱玩,在课堂上不可能一直安稳的坐在底下听老师讲课,以至于对老师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在课下做题时更加不会。
  2、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2.1 运用生活情境法,创造课堂教学情景
  老师在生活情境法的指导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数学知识点有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思考来巩固知识和拔高知识,在学生思考习题后老师可以根据习题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这样的方式既顺应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又能够让学生自主记忆数学知识点。例如在对数学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老师首先要讲解课本上有关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后,老师要根据四则运算给学生在黑板上出一道含有故事的习题,比如经营服装店的王老板主要售卖单价为40元的上衣,售卖的要求是满100件减10元,一个顾客一次买150件,但是顾客回家后发现衣服有问题又向王老板退回来10件,已知上衣的成本是每件10元,问王老板能盈利多少钱。老师在出完这道题后,要带领学生思考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列出运算的式子,最后计算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出答案后,老师要提出质疑,然后带领学生一起通过情景演绎来验证答案,找几位学生分别扮演题目中的王老板、买衣服的顾客、其他顾客,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演绎出几人之间的对话,最后得出王老板盈利了多少钱。这种新型的课堂情境教学虽然会耗费很多课堂时间,但是能够通过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点。
  2.2 运用生活情境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
  老师在用生活情境法教学时,要了解学生们的基本生活情况,在进行举例时要选择贴近班级内学生的真实生活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与老师进行互动,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神奇之处。数学的教学是层次化教学,老师要依靠生活情境法所构建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点和拔高知识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数学,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做好铺垫。
  2.3 运用生活情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是具有独特思维能力的人才,这便说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运用生活情境法,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放学后多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哪些事情是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来解决的,在上课之前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享,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现实的事例了解数学。
  3、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3.1 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
  老师运用生活情境法,构建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全神贯注听课时,老师可以快速讲解完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留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老师运用生活情境法教学,关键便是要把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例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便能够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处。老师通过鼓励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例如父母买菜的钱数,这有助于打破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好处,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3 有利于培养新型数学人才
  创新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的热情,构建情景化课堂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实践中,这不仅仅能够增加学生计算方面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越来越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强大的实践能力,能够随时应对突发的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索和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培养满足国家需求的建设人才。
  4、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法能够起到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事例的碰撞与结合中感悟数学的奥妙。老师要顺应小学生的特点,在了解全班同学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情境法教学,培养学生的长期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成为一个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正巧.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农家参谋,2019(24):106.
  [2]李勇秋.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25.
  [3]韩倩.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9(24):92.
  • 【发布时间】2020/9/29 16:54:08
  • 【点击频次】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