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教育的研究

 

【作者】 魏 丹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红科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要: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是通过全面的素质教育来培育的,而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我国的审美教育非常薄弱,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因此,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教育要从七年级学生抓起。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七年级美术教学也要适当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本文的主要论述方向就是要指出美术审美教育程现存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七年级 审美教育 有效措施

美术审美教育是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养成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七年级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课程,对于他们“审美感受、审美情感、想象力、理解力”等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

1)、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一些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活动,锻炼受教者的审美能力,让受教者树立别树一帜的独特审美观念,使之具备对美的判断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者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人们多用美的观念去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陶冶情操。

2)、审美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因此培养学生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①、审美教育能够启迪心智。初中美术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景观,多彩的颜色、多姿的形态、动听的声音给了同学视觉、听觉的满足,能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非凡的独特的景观使同学们陶醉在一种美的享受过程中,使同学们在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掌握知识,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来达到启迪心智的作用。

②、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情感。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我们在欣赏自然景观时,会犹然生出一种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在讲解景观时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在讲解过程自然地传递给了同学,同学们受到心灵的感染与熏陶,结果会与老师产生共鸣。

二、山区中学七年级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这种重视度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实际状况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主要是对七年级美术审美教育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

1、我国课程改革的并不是非常彻底,虽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大致实现了素质教育,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还是以考试为主。在七年级美术课程中,审美教育的培养和评价方式是抽象的,量化起来非常难。加之,对学生美术能力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技法考试的方式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是学生不重视审美教育的学习,很多学校也不重视美术审美教育的开展。

2、美术审美教育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基础的。但是,很多学校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时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并不能感受到美,而是凭借自己的感觉进行,最终导致在培养学生审美活动中往往思路模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3、“美术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化的认识,来理解美术的文化底蕴,形成必要的人文素养。”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中美术方面的师资力量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山区中学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不足会导致教师的素质还不是非常高。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七年级美术教师并不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

三、提高山区七年级学生审美教育的措施

面对着七年级美术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我们要积极对美术审美教学进行尝试。

1、学校要重视美术教育、提高支持力度

学校的支持是美术审美教育开展的基础。所以,为了保证美术审美教育的开展,就要提高学校对美术审美教育程的支持力度,保证基本开课率。同时,还要从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投入,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美术队伍。最后,还要丰富图书馆中的美术鉴赏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从而提高七年级生对美术审美教育程的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

在美术课程中要加大基础课程的教育力度,让七年级学生一踏入初中就充分掌握美术相关概念、类别、特征等,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应用美术语言、美术鉴赏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这样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学生就不会觉得迷茫,从而提升了美术欣赏的兴趣,加深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深度。

3、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来提高素养

美术教师的素养是需要美术教师自身努力来完成的。比如,美术教师可以自己进行学习最先进的美术理论,多阅读美术史以及美学方面的书籍或报刊。这样,美术教师就能够加深对美术学科的了解和认识。多种方式接受美术再教育,教师所接受到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其美术素养,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4、重视山区实际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指的主要是教师要把课程中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积极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审美对象。因为,山区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比较了解,分析的角度也会不同于课堂中死板的学习对象,生活中的美学事物更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艺术品符合他们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习惯”,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就比如:农村学生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农具、农作物充满了评价和研究的兴趣,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美术审美教育的教学。

总之,美术审美课是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养成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基础课程,对于他们“审美感受、审美情感、想象力、理解力”等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所以,在七年级美术课程中要加强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要改变该课程现有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山区中学七年级美术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把原有教学模式所导致的一些问题进行改变。提高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大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提高美术教师素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等。让学生具备审美,知道创新,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中石.七年级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2] 王永德.浅谈欣赏评述课在七年级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3)

[3] 王国波.七年级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3)

  • 【发布时间】2020/6/23 12:10:23
  • 【点击频次】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