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升人文素养 关注学生发展

 

【作者】 任丽娜

【机构】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规定,小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而人文性的表现则是指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学会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思想,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来改变或提升学生的思想。然而我觉得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者并不矛盾,他两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将人文素养的培养,穿插于日常的课题教学中,从点点滴滴中来塑造学生的品质,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英语的教学侧重于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上课的时候很注重开课时候的 warm-up 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音乐导入,设置情景,英语chant,动画导入等等,因此学生在上课阶段都会充满很大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他们愿意上课,愿意在课外的时候完成作业,在他们的思想里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学习正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事情,由兴趣的导入,让学生首先在课业上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会养成这种处世态度,这样也培养了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的立足之本。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在执教此课时,我用生日歌曲导入,创设过生日的文本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6 Unit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时,一上课,我先让学生和我一起用chant的形式复习了can的用法:Sing, sing, I can sing. Dance, dance, I can dance. Run, run, I can run. Jump, jump, I can jump. Play,play, play football. I can play football well. I can play football well.配上动感的音乐,这个小歌谣不但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准确地学习语音、语调,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教材资源,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现阶段的小学英语的编排都是按照话题来排的,在具体的话题中,渗透着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打招呼的用语让学生养成礼貌的习惯,打电话的用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在学习食物类名称时加入餐桌礼仪的介绍,交通工具介绍交通规则,等等,从课本现有的材料随时随地加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在执教此课时,我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被打断的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去打扰他人,做一个懂礼貌的人。再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10 Unit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在执教此刻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图书馆的规定,告诉学生要在图书馆里要遵守制度。继而又进行了延伸,告诉学生: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 ,Please follow the rules,Our world will be better!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做什么,人人守则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我在教学过程中本的原则就是“学生能自己完成的事情,我不说;学生有困难的事情,我引导”。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比如,在教学语篇时,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先自读,然后小组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通过问题来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我认为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会了自学,自己思考提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对学生的未来也是大有好处的。我还经常采用头脑风暴的活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以谈论与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形成思路,集思广益,诱发集体智慧,激活学生的创意和灵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能够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语言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思维导图(MindMap)又称心智导图。小学英语教学与学科思维导图相结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将积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思维导图的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四、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1. 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单词的拼写,强化背、记单词的意识,养成记忆单词的好习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英语单词听写比赛。
  2. 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英语基础,培养英语听辨能力,拓展词汇应用范围,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速度,我开展了英语听力比赛,为让比赛更有实效性、针对性,我精心准备测试题目,做好计划、精心地组织和严谨地安排。从全班同学参与的初赛到第二轮的决赛,评选出班级听力小达人,每位参赛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营造英语文化氛围。我组织开展了英语课文朗读比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口语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4.为提高同学们对英语书法的兴趣,规范同学们的英语书写,我举行了英语书法比赛,孩子们通过此次活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英语课程标准》中人文教学的新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拓展了学习、体验、交流英语知识的环境空间,而且把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了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怎样学英语,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之,我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深深感受到:学习英语和其他课程的经历一样, 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儿童时期注重培养人文素质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良好的人文素养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重点是提升人的人文素质, 润泽学生生命成长。 尤其小学阶段是个体最初接受教育,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对一个人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 应一如既往地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20/11/5 16:51:33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