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议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 李 慧

【机构】 四川省大英县河边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搞 要】 学困生的转化是日常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数学学困生转化?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看法:一、区别对待,了解学困生造成学困的原因。二、以情动人,影响学生积极学习。三、注重学习的激发兴趣。四、挖掘积极的学习亮点。五、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六、明确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关健词】 数学;学困生;转化

  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一个班的学生的素质是一定存在差异的。在学生数学时,有的学生成绩很学习很轻松,教师一讲就会,甚至靠自觉也能过关,他们是优生。而有的学生虽然教师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效果却很差,这类叫学困生;有当然更还有部分在两者之间的学生叫中等生。要想让一个班的数学成绩能整体提高,提优、扩中、转学困是最基本的两年空调。其中如何转化这些数学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那我们怎样做好他拉的转化工作呢?我想谈谈自己多年来的想法和做法。
  一、区别对待,了解学困生造成学困的原因
  一些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成为学困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原因,只找到各自成为学困生的不同原因,才能因人而异进行对症辅导,方法对症了,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根据我多年观思考,学困生数学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习惯差
  以我校为例,作为乡村学校,学生全部都是农民的子弟,较大部分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里是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管理。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孩子非常关爱,很少让他们吃苦受累,所以娇惯、包办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不少孩子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还比较任性;还有的不仅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更是不注重学习,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就好,其它的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
  (二)基础差,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
  由于从入学开始,受到各种情影响,学习基础差,数学知识的线性特征决定了这类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就很难接受新知识。
  (三)心理上存在厌学感和自卑感
  有部分学生在数学启蒙学习中便碰到了困难,或在起初的一、二次测验中成绩低下,而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或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这样造成学习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就慢慢变成了学困生。
  (四)学习方法的不恰当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也一样。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学习本身还是比较刻苦勤奋的,但由于学习数学时没有掌握到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往往学习效果就很差。
  (五)家庭和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现在很多学生,物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有父母离异的孩子,也有出生后几个月、一两岁母亲就离家出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还有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这些学生心理负担就比一般学生重,由于背着思想“包袱”学习,思想放不开,情绪不稳定,思想就不能集中,自然就会影响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成为学困生。
  二、以情动人,影响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数学补差辅导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在辅导数学时,除教授知识外,还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进行着潜在的思想课程。我们要以自己积极向上心态,满腔热情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启发、点拨、诱导,同时在生活中帮助、关心学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帮助,这样学生就能拥有更强大的战胜困难的信心。面对一位位学困生,我们首先要给予的是理解与体谅,通过情感的交流逐渐培养他们的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可以想象,成为学困生是他们本不愿意的,当他们在老师面前时,有会显得比较压抑、自卑,进而不太愿意接近老师,即使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也是十分正常的。当我们在辅导数学时,能用欣赏慈爱的目光注视他们,抱之于和煦、热情的微笑,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困生对老师的心理隔阂悄然消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数学补差辅导效果会大提高。
  三、注重学习的激发兴趣
  愉快、热爱、喜好是学习知识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补差辅导过程包括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我们要精于设计能做好有趣地导,学生就能有趣地学,有趣了,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学习自然就更有积极性了。我们还要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数学辅导中,使用生活化语言,例举生活化的数学实例,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增强生学习兴趣。
  四、挖掘积极的学习亮点
  给学困生辅导、补差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和其他学生一样,通过一个章节的学习,在一些学困生掌握了一些数学基本概念和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后,会用数学基本概念来分析问题时,我就着力表扬他们的亮点,及时表扬把他们引进数学学科的知识门槛。
  五、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没有人愿意当学困生,相信他们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只是苦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想用时间来堆砌,但却大量时间用后,效果却不明显,这样有的学生坚持不下来就几乎丧失信心。因此,在补差辅导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指导学困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对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公式和法则及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从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学习方法。
  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了解引入的这个数学概念的原因,是生活、生产或社会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数学研究;
  掌握这个数学概念引入的全过程,讲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掌握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生活的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理解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了解、知道数学概念的意义,表示什么意义、含义是什么、以及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与后面知识的承接关系等;
  知道这个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学生学以致用,是数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学数学的主要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应能灵活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数学公式和法则的学习方法
  知道这个数学公式和法则表示的数学意义;
  记住这个数学公式和法则的意义;
  知道这个数学公式和法则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掌握这个数学公式和法则怎样应用
  对数学公理、定理的学习方法
  了解形成这个数学公理、定理的基本事实,尤其是相关的数学知识;
  知道形成这个数学公理、定理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是什么等;
  全面理解这个数学公理、定理的条件、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能运用这个数学公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引导他们形成一整套适合于自己的,操作性较强的做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学习成绩。
  六、明确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学生智力的认知结构的发展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基础太差,在听课、做作业或测验时,都存在较多问题,学困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和曲折。每当发现这类学生时,我会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告诉他办法总比困难多,克服这个困难,后面的天地广阔,因为在这个基础上,后面疑难就会减小。有时候,学生到疑问时,可以教会他们易后难,先解决直接利用课本就能解决的问题,较难的问题集中起来找同学或问老师。我还会为他们找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做他们的小老师,方便随时进行指导。针对学困生,一定要采用面批面改的方式批改作业,这样可以及时解决他们作业中的问题。同时根据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指导相应的学习程序和归纳知识的方法,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掌握套适宜的学法,然后我逐渐减少辅导,尽可能让他们自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之,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要积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在具体的补差辅导过程中,做到既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更要讲究方法、技巧和艺术,这样就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 【发布时间】2020/11/5 17:29:17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