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李 萍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老池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但其作用的实现,需要我们合理运用,把握好使用的度,才能使之充分发挥服务于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优化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训练,由于其实践性比较突出,传统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不过,这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信息技术教学这一全新的知识载休,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增加了“视”这一功能,延伸了“听”这一手段,打破了课堂这一陕小的时空,赋予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新的涵义,使课堂教学发挥最佳效益。
  一、利用音画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在强烈的兴趣刺激下,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动力,而这些动力,不仅是坚持的内驱,更是主动克服困难的支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又特别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当今,激发兴趣更具有现实意义。虽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相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趣,往往能使这个效果更显著,实现起来更便捷。例如,在教学《船长》这一课时,因为学生没有经历过那种危险的场而,很难体验到感知船被撞后船上人们的惊慌失措,所以学生的朗读是没有激情的,可教师用信息技术课件放映一段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上剪辑下来的一个片断(船撞上冰山)后,学生们看到船上的人在尖叫、奔跑,电影片断中的声、光对学生的感官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读书变得有滋有味了。同样,在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时,给学生配上一段合适的背景音乐,也能使学生的朗读效果变得最佳。因为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优势,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景,使他们处于愉悦轻松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视频演示,突破课文难点
  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静止的文字活动起来,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具体,富有了生气,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出现的“众星拱月”一词,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时可以在这个词后链接一段动画,让动画先展示众星拱月这一自然现象,再过渡至圆明园及其四周的小园林,形象的诠释词语所含的意思,学生在观看后轻易地突破了文中的这一处难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言分析与品味上。而且,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持久。又如,在《蝙蝠与雷达》的教学中,学生对蝙蝠能在夜里飞行,不会碰到障碍物的秘密难以理解,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动画视频,让学生清楚了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的有机配合,从而理解雷达的原理,知道了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的原因了。
  三、链接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如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前人评论等等,在必要的时候提供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通过链接,查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同类文章,同一作家的作品等介绍给学生,来扩大学生阅读面或进行比较阅读。真正让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将语文课程资源从“山重复疑无路”的困境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广阔天地。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后,孩子们对那一块块奇妙的石头充满了兴趣,课文中的介绍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就可通过信息技术技术引进视频资源,让演游览奇、秀、险、峻的黄山美景,了解了许多关于黄山的神话传说,知道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记住一句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奇特。一番“游历”下来,孩了们既丰富了阅历,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试问,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单凭一篇课文,几幅插图,我们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够的。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熟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点,避免盲目使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这种手段教学,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将信息技术教学引入课堂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盲目、随意的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一定要紧密结合教学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效益。
  (二)精心设计课件,适当引入,避免流程化。课件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载体,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其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将黑板的内容利用通过课件呈现出来,把教学过程变成课件流程,过于简单,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真正优势;而有部分教师整堂课都借助信息技术展开,缺失了必要的讲解和板书。针对上述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技术时,一定要和课堂内容紧密相连,并且不能过度、简单地运用,而要对语文课堂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手段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注意事项[J].考试周刊,2017年。
  [2]吴苏舒,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7年。
  [3]吴宏霞,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导报,2014年。
  • 【发布时间】2020/11/5 17:33:26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