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作者】 张红梅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小学生从小学好数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数学上有足够的优势。本文着重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活动;主体;练习;兴趣 

  教师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也是个研究的过程,同样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让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探讨与实践。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创新。数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之一,但是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组织教学比较费力。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小孩子好动、好奇心强,我们就用形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表达式转化为直观图,从逆向体验加法的含义。这样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去感悟,去体会,才能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由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自己不断的活动、积极的参与所获得的,所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考查、操作、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既能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10元6角3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掌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总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前提条件,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要有效地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面。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
  四、根据据学生成绩差异,设计练习
  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的适应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次练习:第一,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第二,同一练习分层要求。
  要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又如:简便运算120-97,可让学生结合平时逛超市购物付款的经验来帮助理解:妈妈拿了一张百元大钞和20元零钱,买一件97元的衬衫,她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再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租车和购票这一知识点时存在了很大困难,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考虑,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他们了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着力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 【发布时间】2020/11/5 17:35:12
  • 【点击频次】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