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作者】 杨懿入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茶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以及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当前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够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进朗读的,通过课前朗读预习以及课后复习,同时也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朗读时间。这样的方法极的大束薄了学生自由朗读,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朗读要领的掌握。此外,由于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朗读环节的要求缺少具体的评判和评价标准,使小学生朗读失去了该有的时间以及发展空间。
  2.朗读内容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导致学生朗读内容、朗读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对朗读也不感兴趣,把朗读变成唱读,说读,讲读,甚至不爱读。
  3.没有完整的学生朗读评价体系
  没有完整的学生朗读评价体系,没有新颖的评价方式,学生朗读得不到及时认可和肯定,就会影响学生对朗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朗读后老师仍然是那几句老话,读得好,很好等评价语言。在老师心目中,这样的评价已足够了,很好了。然而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听到了教师对每一个人的评价都差别不多的时候,就会严重怀疑自己的成绩,从而有很大可能会导致学生个人对朗读积极性以及语文学习热情的都明显降低,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并且由于小学生各种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完善,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个人朗读能力进行评价时,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价,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1.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天真活泼,天生对新鲜事物存在好奇心,越是新鲜的事物越感兴趣,越好奇。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精选朗读内容、巧设朗读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教改的步伐,投身于教改,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育手段,为教朗读课程注入一定的新鲜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技巧性的语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师的教学理念应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提出,给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思考以及挑战。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教改步伐,更新教学理念,为更好的朗读课程的开展以及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朗读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使学生爱上朗读,喜欢朗读,在朗读的中学习接受和拓展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
  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俗言道: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同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老师的辛勤付出,耐心引导,更需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在语文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朗读时间,除每天的早读外,还应该安排课堂朗读,朗读竟赛,在家里由家长督促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爱上朗读,爱上语文。学生在充足的朗读时间和空间中,通过朗读,在朗读中去领悟,去学习理解文章中深刻含意,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让学生爱上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如集体朗读,分组朗读,个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在班级或年级中组织开展朗读比赛,进行评比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使学生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3.优化朗读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小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有紧密关系,首先,要优化朗读评价,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要公平公正、客观真实,多采用带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避免用一句话来夸奖多个学生,以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朗读。第三,教学中按朗读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朗读课案,有的放矢的实施朗读教学。
  4.其他可实行的有效的策略以及手段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教师以及相关领导应加强学生朗读教学的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朗读水平与差异,为学生制定合适本人的朗读要求与目标,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升与挑战自己,从而提高朗读水平。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进行过别辅导,充分了解、与学生进行沟通,制定合乎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学习计划。学校、教师和学生携手共进共同营造和谐朗读环境,为学生的朗读创造条件。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备了良好的朗读能力,对于口才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立足于教改,更新教学理念,切实有效的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关注学生,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 【发布时间】2020/11/5 17:36:05
  • 【点击频次】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