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第二学段童话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阅读童话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第二学段的学生对阅读童话的兴趣并不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如何教会中段学生掌握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已迫在眉睫。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总结出了一些童话阅读的有效策略。首先要选择优质书籍,其次要培养阅读习惯,最后要灵活采用阅读方法。
【关键词】 第二学段;童话;阅读指导策略
童话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以拟人、夸张、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艺术形态,它的语言浅近、口语化,又有艺术的美感,它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阅读童话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第二学段的学生对阅读童话的兴趣并不高,有部分喜欢阅读童话的又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如何教会中段学生掌握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已迫在眉睫。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总结出了一些童话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优质书籍,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第二学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段和篇章的概念,对于文本的感悟,有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先广泛阅读不同名家推荐的书籍,再结合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性别及阅读兴趣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质书籍,有针对性的为他们“量身定阅”,选好了书籍之后,定期进行阅读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培养阅读习惯,注重阅读实效
阅读指导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边阅读边思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很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指导这一学段的孩子阅读童话时可以先让孩子独立思考解读文本,感知童话所讲述的故事,教师再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引领孩子真正掌握文本的形象内涵和主题意蕴,领悟文本在选材、结构、表现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再品读文本背后的深意,引发孩子思考感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水平。
三、灵活采用方法,落实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方法是搭建阅读主体通往文本客体之间的桥梁。应根据不同水平的文本,灵活选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将精读法和速读法相结合,根据童话的叙事结构内容及其基本特征,可将童话阅读从情景、结构、形象,主题四方面来进行阅读指导。
情景阅读就是要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情景中,让他们进入童话的幻想空间里,体验童话的美。比如在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很快能感受到文本传达的感情色彩,进而进入到故事营造的语境中。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利用多媒体适时地给文字配上相应的背景图片,背景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了童话。在读《稻草人》时我节选出合适的片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解读进行个性化的表演,并及时对他们的表演做出评价。
结构阅读就是先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梳理出故事的主要线索,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读《骑鹅旅行记》时先指导学生熟读文本,弄清文本的发展的过程和主人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情节发展脉络把主要内容概括性的串起来,最后采用将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写出文本的人物关系图和情节思路,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线索,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
形象阅读则可以通过分角色,让学生在人物的对话不断地揣摩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最终掌握文本中人物的形象内涵。
主题阅读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比如在读《小王子》《夏洛的网》等主题有争议的作品时就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主题,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童话作为小学语文中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孩子爱读童话,读懂童话,挖掘童话中无尽的宝藏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教师要想方设法带领孩子轻松走进童话的世界,使学生在那个亦真亦幻的境界中发现真善美,辨别假丑恶,让思维得到强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性格得到锤炼。
【关键词】 第二学段;童话;阅读指导策略
童话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以拟人、夸张、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艺术形态,它的语言浅近、口语化,又有艺术的美感,它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阅读童话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第二学段的学生对阅读童话的兴趣并不高,有部分喜欢阅读童话的又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如何教会中段学生掌握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已迫在眉睫。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总结出了一些童话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优质书籍,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第二学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段和篇章的概念,对于文本的感悟,有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先广泛阅读不同名家推荐的书籍,再结合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性别及阅读兴趣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质书籍,有针对性的为他们“量身定阅”,选好了书籍之后,定期进行阅读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培养阅读习惯,注重阅读实效
阅读指导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边阅读边思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很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指导这一学段的孩子阅读童话时可以先让孩子独立思考解读文本,感知童话所讲述的故事,教师再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引领孩子真正掌握文本的形象内涵和主题意蕴,领悟文本在选材、结构、表现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再品读文本背后的深意,引发孩子思考感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水平。
三、灵活采用方法,落实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方法是搭建阅读主体通往文本客体之间的桥梁。应根据不同水平的文本,灵活选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将精读法和速读法相结合,根据童话的叙事结构内容及其基本特征,可将童话阅读从情景、结构、形象,主题四方面来进行阅读指导。
情景阅读就是要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情景中,让他们进入童话的幻想空间里,体验童话的美。比如在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很快能感受到文本传达的感情色彩,进而进入到故事营造的语境中。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利用多媒体适时地给文字配上相应的背景图片,背景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了童话。在读《稻草人》时我节选出合适的片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解读进行个性化的表演,并及时对他们的表演做出评价。
结构阅读就是先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梳理出故事的主要线索,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读《骑鹅旅行记》时先指导学生熟读文本,弄清文本的发展的过程和主人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情节发展脉络把主要内容概括性的串起来,最后采用将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写出文本的人物关系图和情节思路,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线索,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
形象阅读则可以通过分角色,让学生在人物的对话不断地揣摩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最终掌握文本中人物的形象内涵。
主题阅读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比如在读《小王子》《夏洛的网》等主题有争议的作品时就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主题,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童话作为小学语文中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孩子爱读童话,读懂童话,挖掘童话中无尽的宝藏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教师要想方设法带领孩子轻松走进童话的世界,使学生在那个亦真亦幻的境界中发现真善美,辨别假丑恶,让思维得到强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性格得到锤炼。
- 【发布时间】2020/11/5 17:36:55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