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吴志香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也正逐渐从形象向抽象进行发展,这时对其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另外,教师还应当针对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选择科学的方法,立足于教材,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一、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大都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具有非常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让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因为只有有了现实生活的基础,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教师如果能够让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产生紧密联系,对学生知识点学习的无缝衔接也大有益处。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不够重视,不能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小学生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错过了正确思维习惯养成的机会。还有一部分教师没能将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致使学生不能通过对生活进行观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让日常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比如,在带领学生对数字进行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生活,发现数字的不同形式,让学生将这些形式收集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些数字的区别,以及数字背后所表达的含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对学生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打下基础。
  二、通过解题训练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
  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知识基础还不够扎实,分析能力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要认识到,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成长。在众多的方法中,通过解题进行训练就是非常有效的。不过,要想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得到切实的提高,教师应当注意让数学问题和知识点形成关联,通过对习题的难度进行把控,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教学中的习题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高效利用公式、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答案分享。比如,邻居家的灯坏了,需要对其进行更换。已知邻居王叔叔的身高为1.75m,家中的桌子高0.8m,灯泡离地面距离2.5米,请问,王叔叔能不能站在桌子上完成灯泡的更换?学生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析来解答问题,并根据现实生活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思维建模能力。
  三、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虽然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尤其在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时,一部分学生容易由于想象力不足,导致不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如果教师不能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对几何问题形成正确的分析习惯,学生容易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不能提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入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对知识点、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比如,在进行追及问题的解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应当允许他们利用道具、图画等帮助自己形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在他们解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帮助他们以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应用的方法和常规方法的差别,以此来更加全面地巩固数学思维。
  四、体验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更加快速
  无论是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还是对习题进行解答,教师都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总结,有意识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师应当保持对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敏锐感知,一旦发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不够高效,应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比如,在进行几何问题的解答时,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绘图、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将几何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的方法,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良好过渡,还能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正确思维方法,对其未来进行数学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数学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解题时更加顺利,提高成绩,还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提高重视,在日常教学中结合习题,注重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教师需要让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产生紧密联系,并通过习题训练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朱阳金.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2]王立斌.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赤子(上中旬),2016(22):216.
  [3]王海侠.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2017,4(27):21-22.
  [4]李克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现代化,2017,4(32):325-326.
  • 【发布时间】2020/11/5 17:38:24
  • 【点击频次】298